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61.
《天津政协公报》2012,(9):34-34
<正>晚清名臣、曾担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平生最恨贪官污吏,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不贪敛民财。过年时他都是让部下拎着皮箱往外跑,去哪里?去当铺,把身边值钱之物送到当铺换几个过年钱。武昌"维新"等当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总督衙门拿皮箱来当,每口箱子当两百两银子,不管箱子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督署不久定会再用银两赎  相似文献   
62.
宝禅居士 《各界》2013,(3):44-47
中国古代的著名大家族中,有个著名的兰陵萧氏,在魏晋南北朝显赫一时。兰陵萧氏的开山始祖,就是西汉名儒萧望之,一个从农家子弟成为帝师、最后含恨自尽的诤谏名臣。  相似文献   
63.
刘立祥 《唯实》2014,(5):81-83
<正>李固(94~147年),东汉人,字子坚,汉中城固人,司徒李郃之子。历任议郎、荆州刺史、太山太守、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等职,是享誉千古的忠直耿介名臣。李固在同以梁商、梁冀父子为首的外戚势力作殊死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坚定决绝和义无反顾,彪炳史册,震烁千古。一、力劝梁商交出权柄东汉王朝是"娃娃的天下"——从第3位皇帝汉章帝刘炟到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全是娃娃。其中,除刘炟是18岁  相似文献   
64.
正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纵观曾国藩一生,他为官从政50年,在30余岁就已官至二品,后来又入阁拜相、位极人臣,但他却始终坚持以"廉洁"为做官原则,不贪钱,不爱财,勤俭朴实,选择了做一名"穷官",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捞取私利,可谓晚清官场一大异类。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曾国藩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升官当天他在《过隙影》中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官以不爱钱为本,只要坚守一个‘廉’字,就算做  相似文献   
65.
如何加大镇人大对镇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是新形势下乡镇人大需要认真研究和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去年,崇明县中兴镇人大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组织全体镇人大代表对正、副镇长开展述职评议,取得了一定成效。崇明县中兴镇人大对正、副镇长的述职评议,主要采取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66.
陶澍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封疆大吏、干国名臣,左宗棠当时只是一个多次会试落第的举人。后来,左宗棠从原来的一位私塾先生,发展成为晚清有名的朝廷重臣,其一生成就与陶澍的赏识和鼓励分不开。一、因联而识结为忘年之交1833年(道光十三年),左宗棠第二次赴京会试落第后,只好仍执教鞭,  相似文献   
67.
张之洞买画     
于俊道 《政府法制》2014,(26):59-59
张之洞虽是晚清名臣,但长相确实不敢恭维,而且瘦弱矮小,怎么看都没有官样儿。 他刚接任湖广总督时,当地的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这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个下属。画作完成后,画家公然把它挂在自己的画展上,以此聚敛人气。其他官员和百姓们听说后,纷纷赶来看画展,想一睹张之洞的“芳容”。这幅画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将本来就长得寒碜的张之洞丑化得惨不忍睹,让人看后哑然失笑。不喜欢张之洞的人因此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68.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内涵和治家智慧。当代领导干部应该继承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克勤克俭、崇德向善的修身之道,夯实家风建设的基石;践行孝老爱亲、齐家睦族的治家之道,紧扣家风建设的主旨;推崇读书明理、戒奢防骄的为学之道,奠定家风建设的文化基础;严守廉洁奉公、勤慎从政的做官之道,抓住家风建设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9.
人文历史     
《支部生活》2015,(3):49
六尺巷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双方都官位显赫,是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一纸书来只  相似文献   
70.
李兵 《当代广西》2014,(14):28-28
正北宋名臣包拯《书端州郡斋壁》一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两句诗直抒了包拯为官心要清、道求直的心声,也道出了包拯千百年来深受百姓爱戴、能在封建社会的滚滚浊流中博得"青天"美誉的缘由。"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意思概括起来就是清心律己,正道谋事。其着力点在律己与正道,这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所必须具备的修养与素质。"清心"是廉洁的根本,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行和人格力量,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最基本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