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860篇
中国政治   117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孙克骥,1917年出生于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这位开国老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的中心地区,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2.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后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政府,这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尚处在幼弱状态的苏维埃政府内部,却混进了一些见利忘义利令智昏的蛀虫,造成中央苏区极为严重的贪污浪费和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3.
《党史文苑》2010,(8):56-5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2010年,是项英、陈毅等领导人率领部分留守红军和地方武装从中央苏区突围到以江西信丰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区开展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75周年。  相似文献   
104.
<正>一潘逸阳:让苏区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环境最艰难、斗争形势最险恶、挫折和曲折最频繁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凝聚起来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是全国各苏区干部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它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共同构筑了我们党伟大的精神宝库,并在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我们党胜利走过了由局部建政到执政兴国的伟  相似文献   
105.
中央苏区的四大红色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凡 《世纪桥》2009,(4):49-51
从1929年到1935年,在江西苏区先后出版的报纸、刊物约有200种。其中《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红星报》、《斗争》是江西苏区的四大报刊,它们的最高发行量曾达到12万份。  相似文献   
10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查田运动是党进一步落实土地政策、合理分配土地的重要政策和必要环节。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争议比较大,也因此更加凸现了这一问题的研究价值。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查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错误,严重损害了富农利益,给中央苏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实际上,在整个查田运动中,错误和正确的东西相互交织、并存发展,这也表明了党在土地革命问题上还不成熟,以及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因此,对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简单地给予完全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缺少科学分析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07.
宗道一 《各界》2010,(12):15-18
李德与肖月华、李丽莲 延安时代的“跨国婚姻”并不鲜见,最为著名的要数李德和李丽莲。上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向中央苏区派出军事顾问李德,即奥地利人奥拓·布莱恩(笔名华夫)。李德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失误众所周知,这里只说他生活上的“毫末细节”。  相似文献   
108.
1931年11月7日下午2时,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的谢氏祠堂里正式举行。项英致开幕词,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写下了两句著名的题词:“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是革命战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相似文献   
109.
动员与反动员:中央苏区“扩红”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扩红”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动员运动。它是一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反“围剿”斗争需要不断的兵力补充,这是“扩红”的现实依据和第一推动力,新的红色政权的建立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传统乡土社会的旧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扩红”的发展。在“扩红”动员过程中,党、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构成了四位一体的紧密互动关系,既相互分工,又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了“扩红”工作的开展。但是,随着“扩红”的不断深入,它所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各种反对因素及力量也逐渐增多增强,最终演化为“扩红”的反动员力量。面对着“扩红”运动后期的颓势,党和政府作出了相应的努力,对民众实行再动员,但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投稿指南     
正《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36-1295/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0599。《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常设专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党建研究、领导学研究、国情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研究;非常设专栏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