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包悦 《工会博览》2013,(35):35-35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同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并不仅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其实,在两者之间,总有一些交叉重合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里,真正发挥作用的常常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结合我一好朋友的职业生涯发展经历,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里,也存在中庸的“灰”,它不但可以丰富人脉关系,拓展晋升空间,更能为公司创造效益,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32.
“中庸”是儒家用以衡量人的道德标准和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中”即中正.中和;“庸”即平常不变,连贯起来就是“用中为常道也”.尽管中庸最初多用于论述道德修养的问题,但是,它对于现代行政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行政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行政管理能给人带来智慧和启迪,但真正要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做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全面准确科学地把握好中庸制衡.  相似文献   
33.
中庸之道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儒家修身的重要标准,它教人考虑问题和为人处事要恰到好处。强调人格培养的全面性,把握言行的一定界限。中庸之道对矫正罪犯的心理、改造罪犯的行为、重塑罪犯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和谐”在中国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理念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每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庸之道备受国人推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相似文献   
35.
中国文化的特性究竟是什么?所谓文化特性还必须有广泛而长久的实践性。按照独特性和实践性的标准,我把中国文化的特性概括为三个"道":其一,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  相似文献   
36.
书法,书法,书中有法;书道,书道,书中有道。然而,"无常法"为至法,"非常道"为至道。书法,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可执着的先验法则或"美的本质",有的只是不可定义的"非概念"、"非理性"的  相似文献   
37.
马小娟 《人民公安》2013,(10):25-27
余秋雨先生在"全国公安文化工作培训班"讲课中提到,当前的中国文化还存在着一些隐忧,还需要优化,作为独特的警方文化应从文化的角度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具体到每一个警察个体,我们如何养成自己身上的"文化"?  相似文献   
38.
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当下又重新说起并展开,这就是中庸之道和中国儒学。它是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宝贵的思想来源。但从古至今,儒学和其核心中庸之道,也曾多次遭致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39.
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中国有深远的影响。对中庸之道深入进行一番批判性的研究 ,并结合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稳定、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一些批判性的思考 ,想来应当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40.
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反对过与不及,要在过与不及两端之间选择和把握一个中点或度,也就是量变到质变的度量关节线,用两条战线的方法防止越过这个关节线,以保持事物的常态不变。孔子中庸之道包含有一定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因素,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事物对立面统一的规律,并意识到一定的质由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线。但孔子的中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有本质的区别:第一是只讲对立面的统一不讲对立面的斗争;第二是否认或忽视事物对立面的不平衡性;第三是知道量变质,但畏惧质变,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维持旧质不变。研究孔子中庸之道,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化建设中稳定、改革、发展问题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