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国际象棋棋手诸宸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文章写得很好,绘画也有一些功底,她说:“下好分内的棋,这是职责;下好分外的棋,这是人生。”1995年,当清华大学的大门对诸宸敞开时,她紊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后来。她叉带着4年的中文学分,转到了经济管理系。诸宸走得一路风光,似乎太顺了。也许因此,上帝想“打摩”她一下。  相似文献   
82.
北大中文系曾有著名的“三老”:张中行,季羡林,金克木。他们年纪均在80岁以上,曾经比邻而居在未名湖畔,他们高士名流的独特风范也传扬甚远。  相似文献   
83.
以幽默老辣的短文赢得了许多读者的陈四益先生,近来出版的随笔集《臆说前辈》,收录的都是回忆文章,其中大约有一半篇幅是对他曾经求学并工作的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们的回忆,几乎写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复旦中文系任教的所有知名学者,并兼及多位复旦名人。其中,既有朱东润、刘大杰、赵景深、王运熙这些名满天下的教授,也有陈传纲、公今度等在当时的复旦人而言自是十分稔熟,于外人却不甚了然的人士。作者在自序中说,写下这些回忆,不仅因为感动于他们的嘉言懿行、道德文章,更因这些人物大起大落的坎坷命运,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84.
钱学森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是报考大学。数学老师希望他报考数学系,国文老师希望他去报考中文系,母亲希望他学教育……而这时的钱学森自有主意,他耍学铁道工程,报考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85.
尹朝华 《当代世界》2009,(1):F0003-F0003
尹朝华,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安徽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专职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和林散之先生同乡,受其艺术熏陶,自幼酷爱书法,尤其喜欢草书,临多家碑帖,涉历较广,对张旭、怀素、王羲之、林散之、毛泽东等草书爱不释卷。作品多次在全国和本省参展和比赛。  相似文献   
86.
潘则福 《廉政瞭望》2012,(16):20-21
潘连英不是很清楚,儿子怎么会和校长吵了起来。8年前,儿子林春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县里的重点中学三中。潘连英不理解的是,即使已经两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儿子仍常常给她抱怨说,当老师真累。她一度怀疑,是儿子过于理想化,才会这么想。  相似文献   
87.
张涛 《北京观察》2013,(8):57-59
其实徐艳梅的梦想本是成为一名作家的,以至于高考的时候,所有志愿都报了中文系,但命运弄人,她的文学梦最终没能实现,却机缘巧合地与管理学产生了联系。如果不是我之前看过徐艳梅的简历,我不会相信她已经年近五十了。她看起来很年轻,清秀的面庞上,一双乌黑闪亮的眼睛流露出智慧和儒雅。她的嘴角始终挂着灿烂的笑,而这种笑容则像磁场一样吸引着我。我与她虽属初见,但我坚信,在她的身上一定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徐艳梅的管理学情缘  相似文献   
88.
农民的儿子与外交官的女儿 1959年,在山东胶南县大珠山脚下一个贫苦农家长大的李肇星高中毕业,他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但是世事弄人,他被录取的居然是第二志愿西语系。为此,李肇星遗憾了很长时间,不过这个当时的遗憾却造就了后来的外交部长。1964年,李肇星从北大毕业,恰逢外交部到北大西语系挑人,李肇星和其他几名同学被录取,其中就包括他的夫人秦小梅。  相似文献   
89.
正4月23日下午,省政协举行第二十八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讲座。讲座中,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芳以《聊斋志异》为专题,详细解读了《聊斋志异》的无穷魅力,挖掘了这本千古  相似文献   
90.
近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在给复旦大学研究生的毕业致辞中,劝告毕业生"不要尽想着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她提出的这三个"嘱咐"引发不少年轻人关注和热议。王安忆的三个"嘱咐"概括来看,分别是"无用之用"、"过程之美"、"竞争之失",笔者以为,"王安忆三嘱"看似浅显,其实都是王安忆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读之品之,恰似一壶香茗,沁人心脾,发人深思。"不要尽想着有用"是"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