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4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48篇
中国政治   337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可以得出3点结论。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也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略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维持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32.
产生于美国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自然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对外政策和国家利益服务的,也是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服务的。结构现实主义在分析大国关系长时期的总体量变上有一定功效,但其静态和保守属性决定了它在解释和预测国际体系质变方面无能为力。在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中,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由于其自身的两重性,它并不能够真正地处理好中美等大国关系。对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来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面对世界的变化和自身有限的发展空间,是应该固守自身的假定,还是应该把自己改造得更符合现实?笔者认为,作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完全可以尝试借鉴其他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来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33.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或者说美国“转身亚太”(the pivo tto Asia)是目前国内外学界、战略界热议的战略性话题。在美国搞战略东移已经从战略计划转变为政策现实的情况下,搞清楚美国战略东移的性质或者说战略本质,就成了搞战略分析、尤其是分析亚太战略态势以及中美关系性质及其形态的起点和首要问题。只有搞清楚美国战略东移的性质或者说战略本质,才能澄清美国战略东移引起或折射出的一系列战略表象以及美国对华政策趋向,妥善谋划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4.
《外交评论》2016,(3):25-44
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端一直悬而未决。寻求最佳的和平解决路径,一向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已有的思路包括外交谈判、共同开发、信任措施建设等。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启动的仲裁程序掀起了国际社会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在南海适用性问题的辩论热潮。南海仲裁案的程序和实体问题、法律内涵、政治意义,后仲裁时代南海问题的发展走向以及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解读《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南海各争端方对第三方强制解决机制的不同态度以及在海洋争端解决方面的国家实践,比较菲律宾和中国对争端解决的政治立场和法律观点,以及中美两国有关南海问题的战略和政策考量,从法律和政治角度评估仲裁案在解决南海争端上的有效性和影响。《公约》的强制解决机制在国际法及争端解决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南海复杂的政治背景及多层次法律难题交织的困境下,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强制仲裁程序无助于两国争端的解决。反之,仲裁案开启以来的南海形势充满了更多、更严峻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选择一个既符合南海各争端国利益及法律文化,又能满足各利益攸关方合法关切的争端管理或解决机制,应重新回到各国决策者的优先议程上来。  相似文献   
35.
和曼 《人民论坛》2012,(17):231-233
孔子学院的建立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虽然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主要以孔子学院的建立以及发展情况为例,重点分析中国与美国在"中国软实力"方面的认知差异以及根源,认为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即国内的关系,自身的关系,以及与美国的关系,以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推广。  相似文献   
36.
新时期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给中美两国带来战略上的新挑战,如何管理中美关系成为中美双方的一个战略难题。历史上欧洲协调时期的大国协调理路能够为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大国协调机制包括了会议协调的形式、大国克制、非排他性制度安排、均势的设计和协调机制多样化等。大国协调机制包含了利益妥协、现状偏好、信守规则和相互尊重的理念,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协调机制进行对话、协商、讨价还价,并最终达成妥协。当前中国的快速崛起给国际体系带来持续的冲击和反应,而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和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也极大地加重了中国所面对的结构性压力。这种国际局势呼唤中美协调。当今时代的国际政治存在中美协调合作的可能条件,中美在核心安全利益、核心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等方面存在协调的有利局面。但也存在阻梗协调合作的"软石头",如何应对和管理中国崛起及其"非现状偏好"诉求,如何在东亚地区实现中美战略磨合,考验着中美两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37.
2015年,中美关系的竞争与摩擦呈上升之势,一些领域的竞争与摩擦导向了不同的结果,与此同时,稳定双边关系的努力取得成功,双边合作取得新进展并赋予两国关系以新的重要性。中国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对两国关系更强的塑造能力。奥巴马执政的最后一年,对华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在南海问题上失控的风险上升。下一届美国政府仍将在对华关系上综合运用接触、合作与制约、平衡两手,双边关系有可能出现局部紧张和对抗。中国将继续推动中美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并加强对这一关系的战术管理。  相似文献   
38.
作者首次提出了"亚洲协调"的概念,讨论了亚洲协调对未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尽管最早的主要国家之间协调(concert of powers)的理论与实践是19世纪的、欧洲的,但是,关于主要国家之间协调(不仅是大国协调)的一般理论却同样可以运用在解决21世纪的亚洲(以及太平洋)的严峻安全挑战和困境上。这些挑战和困境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演化为严重的大国之间的对抗甚至冲突。更重要的是,亚洲协调将注定会阻止战争、实现长期和平及维持本地区的经济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亚洲协调明智地和有效地建立并运作起来,到2079年,亚洲以及太平洋将拥有一百年的和平,如同欧洲在1815-1914年拥有的百年和平。从1979年到现在,亚洲地区已经享受了接近四十年的和平。在过去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地区或者跨地区的论坛、会议、组织和制度等,反映了治理亚洲地区的权力转移的企图和努力;尽管这些安排相互重叠、尚未彼此兼容,甚至相互竞争,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未来亚洲协调的基础。虽然目前的地区安全治理仍然由美国及其同盟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也不得不重视复杂的安全地区主义。有不少人建议美国应该以亚洲协调作为未来解决与中国关系的方案。中国已经为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亚洲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已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回应美国的"转向亚洲"。中国在亚洲协调中的地位是中心的和关键的。  相似文献   
39.
以九一一事件为标志,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以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反恐战争"。这一战略正在结束。美国新的战略重点被确定为亚洲,针对中国。针对中国并不必然是敌对、包围和遏制中国。美国对华战略还没有因美国全球和地区战略调整而改变。"重返亚洲"或"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及地区地位和影响的上升,维护美国在亚洲的主导或"领导"地位,平衡、制约和防范中国。在国力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美国新的地区战略以军事和安全为主要手段,挑拨和利用亚洲各国间的问题和矛盾,进而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0.
今年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本刊特约请外交部档案馆保管处处长张素林同志撰写此文,与读者一起回忆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的许多不平凡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