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4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48篇
中国政治   337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外交战略与经济利益并重的复合型大国关系。在外交战略层面,TPP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二者并不必然相互抵触,这主要取决于四重因素:统一的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平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FTA体系;RCEP与TPP的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条件。在贸易与投资层面,对比中国和日、加、墨等TPP谈判方的对美贸易与投资情况,TPP对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在亚太区域统一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多重FTA体系,中美双边合作机制的三重保障下,TPP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呈现较大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42.
陈积敏 《和平与发展》2015,(3):1-24,110,115,129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耗损及其霸权焦虑的上升,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是对这一问题所作出的回应。从当前的时代特征、中美关系的相互依赖性以及两国的国家行为来看,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逢其时。但同时认知差异、利益冲突与议题分歧,也成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大挑战。为此,双方需要加强战略沟通、调适各自的心态与行为方式,并在具体合作事项上相互协调,共同推动这一新型关系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43.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行将尘埃落定,这是美国第57届总统选举,它将深刻影响未来四年美国的变化发展,意义非凡,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继续深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革迹象的大背景下。此次大选的辩论议题主要围绕经济、安全、外交、能源政策等议题展开,但对中国来  相似文献   
44.
中立美国,构建中国海洋周边的睦邻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战略东移、重返亚洲,围绕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周边,助推相关国家惹事生非,围绕中国海洋周边拼凑新的"对华包围圈",主要矛头直指中国。凡此种种,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似乎呈现出新一轮的对华冷战态势,对中国海陆地缘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如何认识这一新的国际形势?如何破解这个新出现的环绕中国海洋周边的"对华包围圈"?我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中非关系不断快速发展,非洲对中国的战略价值增加.作为非洲最大的投资国,美国日渐视中国为其在非洲利益的重要威胁.中美在非洲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应力求避免猜忌和对抗,增进了解和信任,实现在非洲事务中的协调合作.双方应在维护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上加强沟通,促进交流,进一步推进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46.
中美关系历经40年的和平发展,创造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两种不同文明形态共处的范例。在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差距明显缩小的今天,中美之间将面临猜疑加深、美对中国国力增长反应激烈、经贸问题政治化、对抗因素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战略竞争将会使中美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但双方仍然可以寻找到新的利益交汇点,扩大合作,加强沟通,避免误判,有效管控分歧和竞争,斗而不破。  相似文献   
47.
2012年8月28日,在北京举行了由商务部主办的“中美,经贸合作论坛”。论坛举行的时机是好的。  相似文献   
48.
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失误频频:在疫情发生前漠视专家预警;对于疫情的预测,情报界集体失声;疾控中心自行研制的试剂盒出错;淡化疫情风险以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出台迟缓。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安全威胁的判断失误;独善其身的拦挡式抗疫策略难以奏效;经济与大选的考量束缚了特朗普政府的抗疫行动;白宫国安会内部应对卫生安全威胁的机制欠缺。  相似文献   
49.
《外交评论》2019,(2):59-86
在特朗普政府将印太战略作为处理美国与亚洲关系核心原则的背景下,这一战略的多重内涵、实施限度与发展趋向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鉴于智库在美国政府外交决策中的重要影响,本文以美国主流智库发布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依据,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从地理概念到区域概念,再到政策和战略概念三个层次的演进,使"印太"成为美国地缘政治中的新话语范式。作为区域概念,"印太地区"反映了美国战略界对地区地缘政治经济演进趋向的捕捉和判断。作为战略概念,"印太战略"是特朗普政府迎合地缘政治发展趋势对美国亚洲战略和对华战略的再调整和再规划。受制于国内可供动员的战略资源不足,以及地缘政治格局和伙伴国战略利益内在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印太战略的实施尚面临诸多局限。其中,印度作为战略核心伙伴国、东盟作为外部潜在支持力量以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对手与美国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的合作与竞争,是影响该战略能否取得内部支持和外部认可并决定其发展走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执行四十余年的对华接触政策不仅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还为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这个惠及多方的政策选项,近年来却在美国战略界的质疑声中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理解这一政策为何曾在过去长期延续,就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在界定接触政策的基础上,对聚焦这一问题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一种观点认为,实力优势、相互依赖以及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促使美国长期对华接触。另一种观点认为,战略精英、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推动美国长期对华接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战略欺骗与克制说服美国长期对华接触。这些观点都存在不足:结构约束只是减少了美国的对华政策选项,并不能说明美国选择接触政策的原因;国内政治固然会影响美国对华接触的战略判断,但中国因素也不容忽视;中国对美战略虽有说服美国对华接触的可能,但目前仍缺乏可靠的实证分析。由此可见,结构约束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相对有限,学界必须更加重视中国对美战略与美国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及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