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6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50篇
中国政治   337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编后     
《美国研究》2012,(1):160
在本期"专论"中,赵全胜的文章讨论了亚太地区中美"双领导体制"的出现。他认为,基于21世纪初以来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亚太地区出现了中国在经济、贸易、金融领域,美国在军事、安全、政治领域分别  相似文献   
52.
大国外交是中国外交中的重要环节,中关关系更是中国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不论是对中美两国,还是就世界影响,两国关系在新世纪里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关外交思想,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3.
刘建飞 《东北亚论坛》2013,(3):3-12,115,126
无论是全球战略层面,还是亚太战略层面,中美安全目标都有许多交集之处,这决定中美有很大合作空间;但是,矛盾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安全目标中,这决定中美战略竞争有很强的动力。随着中国崛起和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两国安全目标矛盾将更加突出,两国战略竞争的动力也随之增强。然而,防止双边关系走向恶性竞争进而引发中美之间的新冷战,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和平与发展。应对中美安全目标矛盾,关键在于摈弃冷战思维和传统权力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54.
江英山 《友声》2012,(2):6-7
<正>2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北京会见了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睿兰一行。中国对外友协会长李小林、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昆生参加了会见。双方就中美关系、中美经贸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张德江副总理对罗睿兰年  相似文献   
55.
《党政论坛》2011,(2):36
亮点1中美关系新纲领声明摘录——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两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6.
葛红亮 《东南亚》2012,(2):16-21
2009年7月,美国在第16届东盟地区论坛上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以此为标志,美国南海政策出现了冷战后的第二次调整,由介入向深度介入发展。美国这一政策立场的转变固然与其在南海地区的重要商业利益有关,但在根本上由美国对华政策决定,是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延续和体现。从中美双边关系的角度来看,南海问题不仅成为研判中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更折射出长期以来中美双边关系中战略互疑的一面。  相似文献   
57.
谢伟思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通"、职业外交官。1944—1945年间,他在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过亲密接触,对中共的成长历程、国共关系及中共对美苏的态度等问题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曾从延安向美国政府发回大量报告,多次提出调整对华政策建议。然而,这些建议不仅未被美国政府采纳,谢伟思本人却因这些真实的报告和延安经历而饱受迫害。鉴于谢伟思在中美交往史中的独特地位,他对中美关系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8.
【正】2012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非常具有纪念意义。40年前,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2月16日,中国人民外交学  相似文献   
59.
当前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的互动显现出恶性循环之势,其主要表现一是区域合作与双边关系的乖离,一为经济互利与政治对立的悖论。这一态势的原因和背景颇为复杂,一是中美日实力对比关系的急剧变化,二是中国崛起带来的利益分享与权力转移,三是日本衰落显现的长期萧条与政治右倾,四是美国重返亚太导致的经济分化与安全控制。为扭转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互动的困局,中国应努力实现四大层面的良性互动:一是经济互利与政治互信的良性互动,二是国家权益与地区责任的良性互动,三是周边外交与对日关系的良性互动,四是地区架构与对美战略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0.
马妍 《外交评论》2014,(6):157-164
<正>2014年10月13—15日,外交学院与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合办的中美中青年学者第二轮战略对话会议在华盛顿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未来中美关系互动中的共识与分歧"为主题,旨在为两国中青年学者提供坦诚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推动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方首轮对话会议曾于2012年10月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共有来自中美各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出席。其中,中方机构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