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6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50篇
中国政治   337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权力转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成为攸关中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是实现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石。传统战略稳定理论主要基于美苏两大对称性阵营的敌对关系,对于不对称性和动态权力转移背景下的中美核战略稳定性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性不足。基于非对称战略平衡视角,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应以保证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为基础。在机制层面,中美要加强交流、协商和谈判以建立相关机制,逐渐形成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共识,推动达成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协议、条约等法律性承诺,从而构建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政治框架。在结构层面,中国无需谋求与美国对等的核力量。统筹考虑军事效用和政治效果,构筑包括核实力、核威慑决心和核威慑信息传递的完备核威慑战略,确保处于弱势的中国拥有对美国进行核反击造成美不可承受损失的能力,是实现中美核战略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93.
奥巴马政府“转身亚洲”战略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奥巴马政府"转身亚洲"战略的出台虽然不代表美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美国随之采取的一系列军事和外交调整与行动表明,美已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其对中国的认识与判断正在出现新的重大变化,已经将中国作为最主要的军事"假想敌"。在东亚地区安全上,美国不再依赖"中美合作",而是侧重以继续强化美在该地区战略存在和战略主导、协调与盟国及新兴伙伴关系的方式来稳定地区安全秩序;同时扩大以制衡中国为主体的安全体系。该战略代表着美国亚太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中国对其战略含义与动向绝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4.
非传统安全与中美反扩散博弈——在朝鲜及伊朗核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传统安全"这一当代流行的术语或概念既过度宽泛,又过度狭隘.过度宽泛导致安全研究的过大广泛性和难以操作性,过度狭隘则导致忘记或轻视此类安全问题在政治史上历来有的重大地位和政治思想史的相关教益,同时使之难以容纳核武器问题所需的特殊对待.从辨析"非传统安全"概念和界定当前中美关系之中主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开始,本文集中于防扩散/反扩散问题,将关于朝鲜的有关事态当作在此领域的中美博弈的首要案例,揭示和考察中美各自的政策和被设想的利益的汇合与分离.它们与在伊朗核问题上的中美汇合与分离并存,共同显示中美两国在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关系已成为一套多层面和多场地的博弈"体系",并且例解中国在对美关系中的基本行为方式的复杂性或丰富性.  相似文献   
95.
2010年的中美关系较2009年相比,可谓明显的“暖转冷”,摩擦、冲突不断。主要表现在美国不顾中国的核心利益,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局势等,这些做法理所当然遭到中国的坚决回击。美国对华示强,除了固有的不适应中国崛起的心理因素作怪外,还有着其亚太政策调整、国内对华强硬派得势、中期选举等原因。美国对华强硬并不意味着其“两面下注”的对华战略政策的调整,只是对华防范领域扩大。未来中美关系仍是合作对话、防范遏制与反遏制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96.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此次两国元首会晤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双方涉及的议题相当广泛,在很多问题上双方的看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双方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却有着共同的认知。事实上,中美关系发展至今,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98.
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出现过巨大变化,以《人民日报》的对美报道为研究案例,分1949年至1972年、1972年至1 979年和1979年至1989年三个阶段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此时期中国媒体上美国形象的基本状况及其中的一些变化.中美关系的发展与中国对美政策变化、中国国家发展进程与对美认识变化是影响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美国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纽约渠道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条重要的秘密渠道。它是在两国关系已初步实现缓和的情况下,为处理两国关系以及国际上一些紧急重大的事务而建立的联系渠道。该渠道的建立为中美两国进行及时有效的直接接触奠定了基础,进而使两国在尔后解决南亚问题、结束越南战争及处理两国共同面临的其它国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推动中美建立互信机制的过程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祁菊  梅嘉 《当代世界》2012,(1):16-18
应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邀请,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于2011年12月4—12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美国并与美两党举行第四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代表团主要成员包括中联部副部长刘结一、中央政研室副主任方立、河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刘永瑞、江苏省副省长傅自应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