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7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80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常化,中苏两国的关系经历了十年结盟,二十年交恶、走向缓和直至全面正常化三个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调整对苏政策;1982年春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发出改善苏中关系的讯息.在双方的努力下,终于在1989年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由亲密到破裂;直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才开始调整苏联对外政策,从对抗走向和平共处,苏联与中国关系开始解冻。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的会晤,标志着中苏关系正常化。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对中国实行战略性包围,试图压服中国。  相似文献   
35.
谷曼 《长白学刊》2007,(5):133-136
1950年代初,苏联对中国有着极大的"软权力"。这种软权力,起自历史形成的"血缘"关系,依赖苏联国家建设的辉煌成就与成功经验,靠着斯大林独特的领袖魅力。在"软权力"鼎盛期间,双方发展了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但随着"软权力"的弱化并消失,双方关系又滑向了剑拔弩张的"冰点"。软权力绝非导致双边关系变化的唯一因素。但是,在中苏关系史的研究中,引入软权力这一概念,能够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中苏关系戏剧性的变化,并在当下的外交事务中更加关注软权力。  相似文献   
36.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访华,有两次最引人注目:一次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另一次则是30年后的戈尔巴乔夫访华。赫鲁晓夫的访问标志着中苏关系由“蜜月”期逐步走向破裂,而戈尔巴乔大的访问则是中苏经历了10年论战、10年武装对抗、10年谈判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因此,戈氏的访问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7.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重大影响。中苏关系受到中苏日三角关系的牵制,也受到国际形势变化、大国之间利益格局变化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变化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并对苏联远东地区构成威胁,促使中苏两国重新接近,于1932年底恢复了在1920年代末中断的外交关系,但在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8.
本文主要利用近年来解密的美国情报档案中的"国家情报评估"、"特别国家情报评估"以及美国国务院情报研究署的综合评估报告,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情报界有关中苏矛盾分歧的评估和预测作出梳理,并分析这些情报评估的主要特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及其当前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9.
1958--1959年,中苏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磨擦与冲突:从众所周知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事件,到炮轰金门、中印边境冲突、苏联片面中止《国防新技术协定》,再到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发生激烈争吵、赫鲁晓夫气急败坏地把毛泽东形容成“好斗的公鸡”……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党关系已经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40.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中苏关系整整持续了43年,其基本特点就是高开低走最后到正常化。因此,一部中苏关系史,应当是以两国关系为纵轴展现中苏两党超越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之争并对与此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分析与评判,揭示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两党在意识形态上争论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另外,还要注重如此复杂的中苏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一个特殊角度来说明中国建国后头30年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