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中苏双方在二战即将结束时为落实雅尔塔会议决议而签订的一项重要条约。条约构建了战后中苏关系发展的框架,同时,也暴露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趋向,并对后来的中苏关系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2.
中美缓和与援越抗美--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越南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在大力援越抗美的现实背景下,外交战略的调整中并存着两种外交方针:一是坚持革命外交,继续援越抗美;二是确立务实外交,寻求和实现与美国缓和关系.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调整对美政策,实现中美缓和,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越南问题促中美高层对话;第二是坚持支援越南的基本方针,促进中美和解;第三是劝越谈判,结束越南战争,以促联美抗苏大战略实现.中国始终把握住既定援越立场,绝不拿原则作交易,从而取得了以小国关系带动大国关系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只有创造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因此,必须调整同一些重要国家的关系。邓小平经过对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科学分析,从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依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指导党和国家凋整战略,从根本上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4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论战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现象,其中参杂了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历史和现实等多重要素。综合而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论战传统及其带来的思维惯性、历史积怨与文化和民族心理差异的影响、所处国际环境的现实差异与发展阶段的不同定位以及苏联大党大国主义与中国寻求平等地位的内在冲突等,是导致中苏论战产生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45.
1956~195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其发展道路上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共领导人的思考沿着两条线索展开。其一,中共对社会主义社会及其主要任务的认识;其二,中共对社会主义同盟特别是中苏关系的估计。这是中共在1956~1957年所面临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其结果构成了他们制定对内和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他们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最终选择。苏共和东欧各党的思想混乱,以及波兰和匈牙利发生的社会危机对中共的认识和估计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苏联共产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能力和理论水平;革命政权可能因为执政党的错误(没有抓紧阶级斗争)得而复失。在这种认识和估计的基础上,再加上中国社会因中共倡导整风而出现的"动荡",促使毛泽东选择了激进的"继续革命"的道路,而苏共二十大提倡的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则渐渐被看作是"修正主义路线"。这个选择为此后20年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新书架     
<正>冷战与中国外交决策牛军著九州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本书是作者199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20篇与冷战有关的论文的结集。全书将这些论文分为"冷战与中国外交""中苏关系""抗美援朝决策""地区问题""中美关系"五个专题,从而将各篇论文所做的案例研究有机地组合起来,试图为解释冷战与中国外交决策的关系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研究架构和分析模式。作者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60年之经线》一文作为代结语,勾勒了60年来中国外交的基本线索和架构,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外交与冷战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曹强 《党史纵横》2010,(2):25-26
建国后从1951年起,我国就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其中大量的是教育部派出的学生,此外还有军事留学生、青年团留学生和实习生。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和中苏关系的发展,派遣留苏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1953年更是成为派遣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到1959年,我国共向外派遣留学生16152名(大学生5805名、  相似文献   
48.
20世纪中苏两国之间曾经缔结过三个重要的条约,但这三个条约的缔结各有复杂的背景。第一个条约是与北京政府签订的,只是保持了形式上的平等;第二个条约是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它连形式上的平等也未达成;第三个条约是与共产党政府签订的,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平等。分析过三个条约的形成经过及其各自的内容,不难看出国家利益、民族情感、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强弱等因素,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与作用,从中亦不难总结出某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9.
50.
20世纪50年代初,一场空前规模的大垦荒运动在苏联掀起.为解决这一运动所急需的劳动力,苏联政府于1954和1955年对其侨居中路多年的侨民进行了集体遣返.在苏联遣侨过程中,中国政府在维护主权和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自始至终对苏联政府的这一重大外交步骤予以积极配合与协助,而苏联政府也在总体上尊重了中国政府的主权、利益与意见.双方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合作,从而保证了苏方集体遣侨行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