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133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5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会认同价值指向直接规约着社会整体的凝聚与集体意义的归属。管窥中西社会认同价值指向,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忠孝推演下的纵向价值指向、家国同构下的单向价值指向与威权政治下的身份价值指向。西方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人—人"关系下的横向价值指向、"上—下"对接下的双向价值指向与"法—情"结合下的契约价值指向。中西视境的当代省思表明,当代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要从纵向依附转向横向平等、单向基点转向双向责任、身份观念转向契约逻辑。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的世界观,就是全球化的视野,而非单独某一国家或者民族的偏狭眼光。世界上的事情是相互联系的。一件事情,如果只对个人有利而对民族不利,当然不应该做。但是,一件事情如果只对某民族或某国家有利,而对世界人民不利或者从长远看带来巨大灾难,那就是犯罪,这就是全球化的世界观。它是一个常识,而不是任何一种模式。以此观之,"中体西用"的立场,肯定是偏颇的,因为"中体"已经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中西政治观念都一贯追求公共性,但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西方以公共领域为本,强调政治参与的普遍性与规则化,假定私利互动能够自动达成公共价值;中国坚持公共价值在先,强调将“全体民生之长久”作为政治生活先定的最高权威,以之决定具体制度。公共领域为本的政治观在理论和现实中与公共价值的达成出现明显断裂,理论界从公民理性和公民德性两个方向进行了补救,但有效性存疑。古代中国借“天”喻指公共价值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以君主专制式的集权政治承担公共价值的落实,并都有着内在困境。现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对公共价值进行科学化阐释,以使命型政党的领导为落实公共价值的政治组织方式,实现了公共价值主导的政治传统的现代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杜霞 《学理论》2013,(18):47-48,75
近一百多年来,人们围绕"中西体用"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无论是"中体西用"、"西体中用",还是"综合创新"之论,不但没有缓解中国人在应对外来文化、思维方式时的局促和紧张,反而随着讨论的深入越加使得问题呈现出复杂的面相。力图以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为例,指明这些思潮背后蕴含着一条共同的思想逻辑,不破除这样的思想方式,中西体用总也争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一、道德文化的内涵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以道德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伦理模式,行为方式,道德准则等,它主要分为传统道德和现代性道德,中方道德和西方道德。  相似文献   
16.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之"太极"与"理";用西洋哲学中之"发生论"释读"理生天地万物"之"生";以西洋哲学固有之"白板说"反驳儒家之"性本善"及"复初"说;以西洋"三司"知识论释读儒家之"仁"与"义";以西洋"生死"说置换儒家之"生死"说;以西洋哲学之"成见"颠覆中国"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观念;以西洋哲学中之"材料"与"形质"释读中国哲学之"气";以"物之元质"释读"太极";以西洋"原罪"说释读中国哲学之"恶";以西洋"定性论"驳中国"随性论";以西洋哲学之"本体论"驳中国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中国的先秦时期,还是西方的古希腊时期,礼俗在中西道德伦理生活中皆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酝酿出不一样的礼俗: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内敛的、谦虚的,从而更注重渗透在礼俗中的文化内涵;而古希腊则无拘无束,纵情喧嚣,其礼俗多为一些具体的外在形式;与古希腊礼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不同,中国先秦时期的礼俗则有更多的政治意蕴。中西礼俗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西方生活方式及文明走向的差异。因此,比较先秦和古希腊礼俗文化,对于我们探索中西礼俗的渊源、发展和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世界记住了两个汉字——“加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呼喊让世界人民见证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凝聚力。北京奥运会赛场上,许多外国观众把这两个字写在脸上,为各国运动员助威。  相似文献   
19.
邓研华 《党政论坛》2011,(11):44-46
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制度设计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既是人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显现出人对自身的体认。“政治制度是人的劳作;它的根源和全部存在均有赖于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20.
目前看了《空谷幽兰》一书,引起了许多联想。就是今年春节前后,关于终南山隐士的报道突然窜红网络,缘起与比尔·波特关于终南隐士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有关。比尔·波特(BillPorter)是翻译和阐释中国古典著作的美国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