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7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88篇
各国政治   73篇
工人农民   158篇
世界政治   3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7篇
法律   3889篇
中国共产党   3795篇
中国政治   4463篇
政治理论   1673篇
综合类   304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1295篇
  2013年   1161篇
  2012年   1202篇
  2011年   1367篇
  2010年   1263篇
  2009年   1263篇
  2008年   1645篇
  2007年   1053篇
  2006年   888篇
  2005年   899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570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它不仅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样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作为主体的人的不同认识活动(效用论和境界论)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异化和和谐),从而使人们自觉地规范主体行为,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12.
目前,中国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逐渐成熟,信用经济刚刚起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无自由,人的行为是被政府计划了的,人们被限止在确定的框架内行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是相对自由的,而由于法制不够健全,经济主体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原则不能起到应有的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13.
和谐图书馆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公益文化事业机构的图书馆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即构建和谐图书馆。文章从人层面上的和谐;物层面上的和谐;制度层面上和谐对构建和谐图书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14.
社会价值评价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是个人及群体之间以一定的协作方式耦合而成的关系系统,社会评价质言之是它的代表者的评价。社会评价不等于对社会的评价。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是社会评价标准的真实基础,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充分地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是一切社会评价标准的最高前提和最终依据。社会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赖于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215.
加强党和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第一,要树立“跳出教育活动而研究‘保持先进性’”的理念。研究党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党建层面,还可以从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进行。那么,“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事论事,必然走不出“教育活动只是一年半之事”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216.
毛泽东在1957年5月15日就已经下定反右派的决心,但直到6月8日才开始公开进行,其中原因并非仅仅为了"引蛇出洞",反击的准备和部署也需要时间.从卢郁文事件来看,还有一个没有引起研究者重视的重要原因,就是毛泽东一直在等待发动反击的时机.作为反右派斗争发动标志的<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一文,并非出自毛泽东之手.  相似文献   
217.
变化和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渊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其支柱和支点理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概念、法的本质属性、法功能的局限性、法学研究方法、法的主体和客体、法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西方法学思想价值的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整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及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点和转化系统的系统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十大难题.  相似文献   
218.
现代性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政治体制、文化状况的统称.质疑现代性、批判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与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质疑,主要有:以"微观权力论"质疑批判了西方所谓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制度;以"工具理性"概念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以"非中心化"思想,质疑现代化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诸如,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等,同时表达了对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和利益的关注.这些质疑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启迪是:首先要明确我们搞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才能避免西方现代化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从产生异化的原因入手,创造条件防止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拒斥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正确认识、处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矛盾,求得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19.
乡风文明意味着乡土、乡人、乡风三者一体化建设,它不是外在体制简单运行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的精神需求深层次推进的过程,需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通过乡人从而能够在乡土落地生根。因此,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找到新时代村民的主体内化路径,努力提升乡村建设主体的精神境界、人文素养,着重引导新时代村民处理好相信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之间的关系。新时代村民主体无论在理论逻辑上还是在实践逻辑上都需要遵循乡土文化机制创新,既要在科学把握文化与文明的彼此贯通关系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大力维护乡土文化的本色、尊重乡土人文的底色、传承乡土习俗的特色、坚守乡土主题的红色、建构乡土空间的绿色,又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20.
从马克思“现实的人”角度来阐述马克思关于正义主体规定性和探索其现实观照,是当今马克思正义思想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现实的人”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阿基米德点”。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阐述与规定不仅打破了以“抽象的人”为逻辑起点的固化前提,而且以此确立了正义主体的规定性。同样,这种从“现实的人”视阈出发探索正义问题的理论思维,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追求增进人民福祉的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指导。其中,“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建构“以公平正义为底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我们探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