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757篇
中国共产党   202篇
中国政治   320篇
政治理论   120篇
综合类   3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民事强制执行应当以生效法律文书为基本依据,原则上只有生效法律文书所载明的债权人和债务人,才是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然而,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因各种原因难免出现实际上的申请执行债权人或者被执行债务人与生效法律文书上所载明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完全不一致或者部分不一致的情形,此即为民事执行当事人的变动。  相似文献   
8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出现了大量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行为,也因此激活了被称为"僵尸罪名"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该罪保护的法益应为复数法益,主要法益为传染病防控管理秩序,次要法益是公共卫生安全。基于罪刑均衡原则,将该罪的罪过形式确定为过失并不会导致逻辑层面的不协调,反而更加合理。同时,由于该罪在适用中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具有紧密联系,且在司法适用中也经常出现交织,十分有必要厘清相关联犯罪之间的关系。另外,本次疫情也凸显了将"采取甲类预防和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进行刑法规制的必要性。但由于当前《刑法》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对象仅限于甲类传染病,导致刑法规制的缺陷,加之与前置法《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相衔接的需求,有必要对该罪的范围及罪状予以修正、完善。  相似文献   
823.
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标准,则罪刑相适应在刑法立法中便无法构建而在刑法司法中便无法实现,故标准的问题是关涉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根本性问题.本文结合贝卡利亚、康德和黑格尔等前人的论断论证了罪刑相适应的标准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且作为该标准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一个增添了人身危险性即再犯危险性这一新内涵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接着,通过与"两个配刑基准论"的商榷进一步论证罪刑相适应的标准应具有唯一确定性.  相似文献   
824.
洗钱是犯罪分子以"合法"的形式将其不法收益转变为合法的行为和过程.目前我国反洗钱立法中存在《反洗钱法》需完善、刑事立法亟待修改、法律制度协调性差等问题.为此,在反洗钱法方面要明确规定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增补保密例外原则,明确临时冻结措施程序,将相互配合的规定具体化,恢复对特定公职人员的账户、资金往来情况的监测的规定;在反洗钱刑事立法上,要拓展上游犯罪范围,完善主观和客观构成要件,并保持反洗钱立法协调一致.在完善行政法规上,要修改《现金管理条例》、《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同时,还要完善与洗钱有关的金融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25.
陈晨 《中国检察官》2023,(14):38-42
司法机关认定自洗钱犯罪,应坚持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相统一的刑事责任评价原则,完整把握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收集和审查证据。“掩饰、隐瞒”不是犯罪目的,而是对洗钱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和客观行为特征的规定,司法机关应从主客观两方面收集证据,对行为人提出的辩解进行实质性审查并根据证据予以证伪。当行为人确实没有“掩饰、隐瞒”的主观故意,或者存在其行为不符合罪质构造要求、对其认定自洗钱违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等情况时,应排除洗钱罪的适用,做到不枉不纵。  相似文献   
826.
伪证罪的主观要件问题对于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现行的法定犯罪目的难以完全适应实践需要。基于110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法院明确认定伪证罪犯罪目的的案件有限,部分法院在《刑法》第三百零五条文本之外描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伪证行为的实际犯罪目的具有复杂性,且其犯罪动机具有多样性。在规范层面,我国法律体系对伪证罪的具体犯罪目的的规定仍有待明确。在理论层面,伪证罪法定犯罪目的的理论不足在于“隐匿罪证”属于犯罪行为而非犯罪目的,其并未涵盖“无中生有”式伪证行为,且现行目的要件难以契合伪证罪的法益本质。应当在保留伪证罪目的要件的同时,将伪证罪的法定犯罪目的修改为“意图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完善伪证罪的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827.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对852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二年级高职学生较大一和大三两个年级的主观幸福感低,文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理科生;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中高社会支持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的学生;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28.
对1300名非城中村青年和600名城中村青年施测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以了解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情况及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论:(1)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低于其他青年群体,总体内部特点复杂; (2)恋爱、结婚成为当代青年最为重要的生活事件; (3)城中村青年更多的使用不成熟应对方式; (4)不成熟应对方式是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低于非城中村青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29.
对直接提供作品行为和提供网络服务的行为加以区分,是确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规则的必要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可分为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两个基本类型,分别对应民事责任体系中的直接侵权责任和间接侵权责任.在间接责任的认定过程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观过错认定尤为复杂和关键.应以注意义务的违反作为主观过错认定的基本前提,同时以“通知与删除规则”和“红旗标准”作为豁免和例外规则,能够为司法实践者提供较为公允和客观的侵权行为主观要件认定的标准和操作指引.  相似文献   
830.
我国金融融资较高的准入条件,迫使众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正规融资渠道,从而走向民间融资道路。但不健全的法律制度促使金融融资案件频发,尤其动辄入罪的高风险使民间企业生存空间越发窄小。针对我国刑法条文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威慑,有必要在理论路径中对诸多疑难点解释清晰,真正区分出民间合法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