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292篇
中国共产党   258篇
中国政治   553篇
政治理论   186篇
综合类   8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是指不符合知识产权侵权构成要件但因对知识产权人商业利益造成直接损失而由法律明确规定视为侵权的事由。虽然法律规定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是对知识产权一般侵权要件的补充,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但适用不当也可能成为知识霸权的借口,因此需要在相关的立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在认定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促成性事由时应坚持严格的法定主义。  相似文献   
192.
盗窃罪中,财物价值的数额是评判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行为人主观上应认识到。依据行为人所属的外行人领域的平行评价理论,只要行为人所属的一般人认识到财物的价值有可能达到数额较大,就可以推定行为人已认识到,除非其能提出相反的证据。对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概念,如数额较大、毁坏等,不要求行为人精准地认识到概念本身,只要求行为人有可能认识到概念的社会意义即可。行为人对数额较大的认识错误原则上应阻却犯罪。我国刑法对于盗窃罪区分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应认为盗窃罪的犯罪既遂标准有上述三个层次,这样能较好地解决对财物价值认识错误的问题,同时能更好地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93.
主观诚信概念从意大利被引入中国,从该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国人对它的态度可以看出,该概念已被国人接受。反对主观诚信概念的观点主要以主观诚信不复为取得时效要件论、取得时效制度消亡论、主观诚信与善意不相干论为其理论依据,但这三个理论依据都是不能成立的。取得时效制度并未丧失其生命力,主观诚信概念依然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94.
具体的对象认识错误,并不阻却行为人犯罪故意的成立,但应区分"概括的故意"和"确定的故意"认定其量刑情节。抽象的对象认识错误,不阻却犯罪性质的认定,但影响到其犯罪形态。对于将毒品误认为是合法物进行贩卖、运输的,在排除行为人对毒品和违法性认识的可能后,一般不成立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195.
公共交通工具是扒窃场所的注意性规定;对随身携带应作限缩性规定,仅包含贴身范围、可控制范围,排除不可控制范围;扒窃的财物体积应当较小;扒窃存在着未遂的犯罪形态;携带凶器不是扒窃的基本构成要件,但可作为量刑情节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6.
行为无价值论,也可称为人的违法论(或人的不法论)。单纯从违法的角度而言,行为无价值的核心观点是,在考察是否存在实质的违法性时,重视行为人的意思这种"人的"要素。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原本是在违法性领域的争论。但是通说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类型,违法要素必然是构成要件要素,所以,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的分歧,必然会影响对构成要件的认识。文章从构成要件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来讨论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应坚持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7.
近年来,随着人体器官强制摘取、非法买卖器官等危害行为日益猖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的出台标志着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正式入刑,对人体器官买卖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遏制作用。面对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争议,应从此罪的构成要件以及适用中的司法难题两方面入手,正确理解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内涵;并应结合国际、国内关于器官移植犯罪方面的规定,完善相应立法。  相似文献   
198.
意思表示错误涉及法律行为和私法自治的核心,对其具体规制体现了私法自治和信赖保护之间的价值平衡。与大陆法系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意思表示错误在制度构造、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方面,既有其创新优点又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99.
正2013年12月20至22日,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年会暨"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研究中共建党初期陈独秀"研讨会在陈独秀的诞生地安庆市召开。研讨会由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共同主办,北大安徽校友会、中国科技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及厦门合兴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协办。与会学者围绕中共建党初期的陈独秀等研讨主题,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拓展了相关研究领域。现将研讨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0.
江溯 《当代法学》2011,(5):76-84
刑事立法上存在区分制与单一制(单一正犯体系)两种犯罪参与体系。由于对单一正犯体系存在偏见和缺乏了解,德国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的批判,认为该体系是行为人刑法,并存在破坏了构成要件的明确性、处罚范围过大、违反法治国家原则、量刑粗糙化以及特别犯的处罚障碍等问题。但是,这些批判都无法成立。单一正犯体系正确地揭示了犯罪参与的归责结构,即区分构成要件层面与量刑层面,前者解决可罚的外部界限问题,后者解决可罚的内部界限问题,因此是值得采用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