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305篇
中国共产党   261篇
中国政治   556篇
政治理论   187篇
综合类   8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452.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视角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研究存在的视角混乱现象阻碍了这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故很有必要对有关视角予以辨析。立法与司法 ,中国与外国 ,法律与事实 ,可能与现实 ,客观与主观 ,事前与事后 ,定罪与量刑 ,静态与动态 ,都是犯罪构成理论研究常常涉及的视角。注意每一对视角的区别 ,才能使犯罪构成研究具有同一的基础 ,从而增进该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53.
徐静 《学理论》2010,(17):123-124
近年来,在我国,以《刑法》第347条规定的犯罪类型为主的毒品犯罪呈多发趋势,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并对国家、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支持司法实践更有效的预防和惩戒该类犯罪,有必要对其犯罪构成,处罚意义和既未遂的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54.
析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标准即交通肇事逃逸的主体必须是交通事故当事人,主观方面必须以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事故为前提,以逃避法律追究为目的;其侵犯的一般客体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规范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客观上行为人具有逃逸的行为,逃逸的空间要素是交通事故现场。  相似文献   
455.
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本文统称公民)在行政活动过程中对行政主体非法作出的或作出非法的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享有直接抵抗的权利。抵抗权具有伴生性、限定性和保护性等法律特性;抵抗权正当性来源于人民主权、自由权利、现代宪法之规定、人的主体性价值等。抵抗权的行使应当具备构成要件,范围应当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两个方面。抵抗权应当有相关主体保护、行政主体自律和权义均衡配置三类保障途径。  相似文献   
456.
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来形容市民对小偷的憎恨,是再恰当不过了。然而,如何对待小偷却远不是“人人喊打”那么简单,因为打小偷有时也犯法。  相似文献   
457.
理论界关于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有着多种观点 ,但实质内容都是大同小异 ,都未能充分、深刻地阐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成立正当防卫应包括两个方面 ,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的条件指防卫意图 ,客观方面的条件包括防卫起因、防卫时间、防卫对象、防卫限度和防卫必要性 (不得已 ) ,即两个方面六个要件。  相似文献   
458.
现代羁押制度的特征:目的、功能及实施要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意义上的羁押是对尚未经过审判确定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押在指定场所以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亦即所谓未判决前的拘禁。在确保诉讼程序的措施中,羁押是对个人自由影响最严重、最深远的侵害;另一方面,羁押对有效的刑事司法而言,在许多情形下确是不可缺少的措  相似文献   
459.
史平 《党课》2007,(3):35-36
1.在思想作风方面,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和主观随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有两种表现:一是思想严重落后于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习惯于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不能准确领会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不注意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盲目蛮干,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  相似文献   
460.
自救行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救行为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正当行为,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颇多但刑法理论界对其涉及甚少.由于自救行为是一种私力救济方式,存在着被滥用的可能性,因此应对其构成要件严加限制.关于自救行为排除犯罪性的根据,应从自救行为是公力救济的重要补充和自救行为有利于实现刑法的公正和效益两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