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7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5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岑大明 《农村青年》2008,(11):25-27
雷隆燕是贵州富有爱心的女作家,今年3月,她送爱心捐款到救助对象家中,被救助对象杨秀春的不幸遭遇触动:丈夫刚被病魔夺走,她又被癌症推到生命的悬崖,唯一的心愿是再活两个月,陪10岁的养女过一次生日!可是,病魔无情,她绝望至极。  相似文献   
102.
《广东民政》2009,(6):29-30
广州市天河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本着“以人为本,积极救助”的工作原则,秉承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核心理念,不断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劝告、指引和护送工作,切实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有效净化了城市环境和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3.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中的“组织”,只要求将一定的人加以安排而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即可.不需要对象达到3人以上.对自己的亲属等人加以组织也可以按照该罪处理。在评定某人是否这里所说的“残疾人”的时候,应参照《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进行判断。该罪的暴力要求是针对特定人的身体实施的伤害、殴打等危害特定人的人身安全.但不是故意重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的行为。这里的胁迫的内容为对方本人或者亲属的生命、自由、名誉或财产将受到侵害。乞讨,是指向他人乞求、讨要一定财产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04.
一、同样案情,两样判决(一)江苏省高淳县民政局代诉案1.基本案情2005年4月2日,被告王昌胜、吕芳因交通肇事,致一位老年无名男子当场死亡。经高淳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认定,两被告对此次交通事故负同等责任,死者不负事故责任。交巡警大队于2005年4月4日在《南京日报》上刊登认尸启  相似文献   
105.
乞讨现象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并逐年增多,这其中有的强行讨要、有的组织他人--主要是未成年人和残疾人进行乞讨,给社会带来了较严重的危害.乞讨行为属于一种道德权利,是法律放任的自由.但如果乞讨行为超越了界限,为了保护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国家法律应该干涉.中国现在关于规制乞讨的法律也存在一些缺陷,应该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6.
印度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计有3亿3千多万人。而在这3亿多贫困人口中,又有数以千万计的赤贫大军,他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以街头、车站为家,两手空空,衣食无着,以捡拾垃圾和行乞为生。最近印度有位人类社会科学家对德里街头的“马路天使”进行了追踪调查,撰文指出,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乞丐们“生在街头、长在街头、死在街头,终年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还说,印度所有政党都对这一社会群体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因为这些人大部分没有选举权,从他们这里拉不到任何选票。政府的社会福利部门也只救济那些有固定住所(如…  相似文献   
107.
一、怎样成立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答: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同年财政部、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其中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由民政部门主管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相似文献   
108.
杨涛 《人民政坛》2011,(3):28-29
据报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仅开博10余天,就吸引57万多名网民。截至2月8日,已经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已经被顺利解救。  相似文献   
109.
于曦乔 《法制与社会》2012,(33):219-220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流浪乞讨人员的大量出现、流浪乞讨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威胁。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或是规制犯罪的流浪乞讨,或是保护流浪乞讨中真正的弱势群体。然而纵观之,随着流浪乞讨儿童现象的日益普遍,对于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则显得非常不足。这便要求我们加快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真正解决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的相关问题,真正把保护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儿童最佳利益理念的提出和广泛实施以来,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纷纷对儿童最佳利益理念展开了研究和试点探索。面对日益令人担忧的街头流浪乞讨儿童问题,呼吁更新理念、完善立法、重建救助街头流浪儿童专门场所的声音不绝于耳。改变现目前状况首先应立足于国内外在本领域既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经济水平、民族文化等现实情况,将实证研究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分析探讨街头流浪乞讨儿童的法律对策,努力探索适合本区域特色的预防、救助街头流浪乞讨儿童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