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19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1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7篇
法律   288篇
中国共产党   833篇
中国政治   1510篇
政治理论   517篇
综合类   80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是青年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进行教育引导,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尤其是通过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外对比,中国青年对政治表现出高度关注,青年政治认同有了很大的提升,青年政治参与呈现新的特征。青年工作者要因势利导,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度,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2.
加强中华民族团结和认同的长远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形成期,受互联网文化和西方价值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文化上对认同何种文化产生困惑,文化认同面临困境,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因此需弄清楚文化认同内容,明确认同何种文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指明文化认同方向,解决文化认同上的困境,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纠正文化认同上的错误认识,抵制“普世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优秀文化,利用红色资源,坚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多渠道加强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3.
174.
恐怖组织的认同构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个体恐怖分子在群体中找到自我、组织内部同一性的构建以及组织一致对外的恐怖主义活动。在整个认同构建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恐怖组织内外群体文化融入策略选择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第一阶段,潜在恐怖分子在主流文化中认同受挫,转而寻求加入恐怖组织。第二阶段,恐怖组织以自身所处的宗教文化为基础,构建其组织文化,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加深组织成员对这一文化的认同,但与此相对,恐怖组织外群体却很难认同其组织文化。第三阶段,恐怖组织内外群体文化融入策略选择的矛盾持续激化,最终导致恐怖组织采取一致对外的恐怖主义活动。通过“伊斯兰国”作为案例,对上述恐怖组织的认同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伊斯兰国”的“成功”是与其“成功”的文化融入策略密切相关,而其在阿富汗的受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文化融入策略“失当”所导致的,即“伊斯兰国”在阿富汗不但无力完成与塔利班的竞争,而且无法解决组织面临的跨文化冲突问题。因此,在打击“伊斯兰国”等暴恐极端势力时,关注文化融入策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5.
以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天下"观念为基础的朝贡体制构成了一种存在于古代东亚体系中的区域性公共产品。文章通过区域间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分析了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或行为体对区域安全和贸易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从供给的角度,文章发现,古代东亚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不仅包括古代中国,同时周边行为体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之中。从需求的角度,文章指出,作为朝贡体系下的四个次区域——中枢区域、小中华区域、游牧区域和曼陀罗区域——对经济贸易和政治安全两个领域的区域公共产品表现出了差异性的需求。进而,笔者指出,周边区域行为体对政治安全公共产品的认知与需求受到文化认同与战略信任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周边区域行为体对经贸领域公共产品的需求则更多受到域外成员竞争性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深刻影响。文章最后阐述周边视角下前现代东亚体系区域公共产品的历史启示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6.
政治认同的合力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认同是一个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建构而成的.探究政治认同从何而来?我们可以通过强力、利益、价值、心理层面和文化根源几大途径对政治认同产生的渊源进行探究;从全球化和信息化、政治实践及认知框架几个方面来诠释政治认同合力的形成,并进而探讨政治认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7.
1935年的台湾博览会,台湾总督府作为策展者,力求将台湾装扮成“繁荣”、“昌盛”的形象,这些展示成了外界判定“日本殖民有功论”的资料证据。当时,台湾知识分子对博览会有相关的记述和叙事,他们以自己的“小叙述”,或纠正,或对抗策展者的“大叙述”。经由博览会这一空间,可以解读出台湾“殖民现代性”的驳杂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178.
边缘文化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就业中的角色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分工的细化为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导致了其边缘角色认知困境的出现.本文通过参与观察和个案访谈,对此类边缘文化人的特征及其角色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边缘文化人是转型期社会结构生态多样性的体现,其出现缘于青年知识分子在个人及群体职业角色建构过程中社会认同的匮乏.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其形成机制采取正向干预,通过对内部报酬、外部报酬及角色支持的调整,化解青年知识分子就业中的这一角色困境.  相似文献   
179.
基于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认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在全球范围内高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学术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而员工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影响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认同的各个维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0.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历史的经纬看,中国必须走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既取决于中国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也取决于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承认与接受程度,而这一对关系是可以相互建构的。中国和平崛起战略包括与邻国建立起牢固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大国建立起稳定共处关系。中国和平崛起将对世界提供新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