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社会治理的内生性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外部性导向为乡贤回归乡村、参与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能空间,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独特作用。如何理解和解释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激活乡村共同体背后的机制逻辑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现实案例,从治理共同体激活、经济共同体复兴与文化共同体唤醒三个维度深度解析包含情感治理、资源整合与文化培育等行动策略在内的振兴机制,并将乡贤视为行动者网络的核心行动者,从问题聚焦、利益捆绑、征召与动员以及异议消除五个层面探讨乡贤兴村的内在逻辑。行动者网络的建立与运行是乡贤兴村的关键逻辑,而加强乡贤文化培育、加强政府资源支持和建构有效的“异议”消除机制是未来推进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3.
"两栖"村干部群体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特有现象,起初是在"富人治村"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普通村干部也逐渐过上了"两栖"生活。从全国范围看,村干部"两栖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它本身并不必然弱化村级治理的效果。一些村干部之所以会在"两栖"之间产生冲突,主要是因为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村干部职业化与农民家庭生计之间发生错位。当前,我们不宜对"两栖"村干部进行简单定性,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变迁建立合适的村干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4.
35.
陈训慈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史学家、图书馆事业家,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我们从“爱中国、表乡贤、史学建树、图书馆事业”四个方面来论述陈训慈先生爱国的一生,以此纪念陈先生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36.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提到当下一个很热的词:“新乡贤文化”。乡贤者,乡野贤良之士也。在封建社会,乡贤多为荣归故里的官员。而今,社会赋予“新乡贤”更深层次的含义。一般而言,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人,都可谓之新乡贤。  相似文献   
37.
38.
39.
梁正麟(1869-1951),字叔子,号瑞之,四川长宁安南乡人。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间极其剧烈复杂的社会动荡、战乱、变革,做官为文,卓有建树和成就。典籍称"四川名士",民间、社会上有"江南文化名流"、"两朝臣僚"、"一代才俊"之誉,为长宁置县以来继周洪谟、李永通、杜关之后又一名分至高的乡贤。梁正麟于光绪23年(1897)应试考中贡生,入国子监读太学,光绪25年始,任知州、知府、知县;至民国,任地方  相似文献   
40.
乡贤文化根植于乡村,服务于乡村,成长于乡村,是乡村治理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抓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至今乡贤文化及其相关制度变迁的历时性考察,探究其"从缺失到回归"的内在变迁逻辑,从中解读不同时期政府的职能定位、执政思路。从基层的微观视角入手,以Y市为例,对乡贤文化的弘扬以及乡贤文化的回归做出有益的探索与思考,从过去回顾中总结提炼、在当下叙事中考察分析,并对未来建设进行展望并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