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18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241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主持人语今年5月28日,山东招远"全能神"邪教人员残杀无辜群众事件发生后,引起全社会愤慨,中国反邪教协会向社会公布了当前在国内较为活跃的11种邪教组织名单,并发布声明,严厉谴责"全能神"邪教成员故意杀人事件,号召公众提高警惕。邪教为何屡禁不止?为什么这么邪?本期"政工大讲堂"特请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原局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叶小文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92.
王嵘 《检察风云》2011,(3):16-16
我是一名已执业20年的青年老律师,承办过许多刑案。通常我都是作为辩护人出现在法庭上的,像在云南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中出庭代理被害人亲属的情形,则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93.
案名:吕某故意杀人案[基本案情]2005年2月6日19时许,吕某到某市黄江镇大家乐广场找卖淫女嫖娼,找到被害人杨某。二人在该镇江海城黄河二街12号楼302出租屋内进行性交易后杨先离去,吕发现身上的手机及财物被偷走,便怀疑是杨所为。同年2月9日21时许,吕某携一把水果刀在大家乐广场再次找到杨某性交易,杨未认出吕。二人到黄河二街12号楼302出租屋发生性关系后,吕要求杨把手机还给他,杨不承认并想逃离,被吕抓住,两人发生争吵。吕某遂将杨推倒在床上,用左手卡住杨的颈部,右手持水果刀刺了杨的腹部、右眼部各一刀,致杨当场死亡。  相似文献   
94.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一直是困扰司法界和理论界的难题,理论界关于主观罪过形式问题的争论不断,主要有故意说、过失说和复合罪过说。如果坚持过失说,那么行为人对违反法规是"明知"的,但对危害结果是过失的,这实质上是双重罪过。复合罪过说不符合我国刑法"同一罪名,同一罪质"的立法原则。因此,在实然层面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应坚持故意说。在应然层面应该将本罪罪过分开分条设置,分别包含故意和过失。另外,适用严格责任有悖于中国刑法的立法基础,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  相似文献   
95.
对非法拘禁导致被害人自杀死亡的案件,能否认定为"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存在全面肯定说、全面否定说、重要原因说、客观归责说等多种观点,导致对同类案件要么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要么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存在将因果关系、结果加重犯和实质数罪混为一谈等问题。一方面,应当肯定非法拘禁行为与被害人自杀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另一方面,肯定因果关系并不表明对行为人必须以"非法拘禁致人死亡"论处。因为在非法拘禁这类封闭的作案环境中,行为人对被害人的生命安全负有保护义务,有义务防止被害人自杀或他杀事件的发生,未履行这种保护义务的,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视罪过不同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应与非法拘禁罪(基本犯)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96.
一、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概念及特征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地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具体而言,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主体是  相似文献   
97.
间接故意中行为人的放任意志不是缺乏思考的盲动,也不是完全中立的惯性,是有意识、自觉地选择能产生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定行为,具有自觉的性质。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只是一种逻辑推断,并没有法律上的明文依据,而从社会危害性的实质根据出发,间接故意中的特定行为对客体发生实际侵害的危险程度较高时,能够从主观、客观因素上综合体现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有存在犯罪未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8.
黄文涛 《法制与社会》2010,(33):184-184
通常情况下,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容易区分的,但对行为人先获取国家秘密,进而又泄露国家秘密的复杂情形的处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上都争议颇大。  相似文献   
99.
我国婚姻登记制度之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出台的《婚姻登记条例》刻意去掉了原有的"管理"二字,以展现其立法定位是服务于民,大大弱化了婚姻登记机关的管理职能,而强化了登记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近几年来,现实中的各种违法婚姻登记现象有增无减,这与管理的软弱、法律责任的缺失不无关系。本文结合现实分析了婚姻登记的性质,就婚姻登记审查权限、登记程序设计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0.
禁止事后法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侧面,为世界各法系国家的刑法所认可。从纽伦堡和东京审判开始,这一原则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此后的国际刑法公约中也反复对这一原则作出了规定。国际习惯法和法律一般原则是国际刑法的重要渊源,因而禁止事后法原则对国际刑事审判提出了挑战。但是,对侵犯基本人权的犯罪通过国际习惯法和法律一般原则予以惩治并不违反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要求,因而也符合禁止事后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