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各国政治   75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1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6篇
法律   1294篇
中国共产党   1275篇
中国政治   1598篇
政治理论   691篇
综合类   109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88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524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01.
张绍鹏 《前进》2006,(10):40-41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让全体人民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正是公平与正义。对作为“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2.
死亡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海德格尔将死亡定义为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列维纳斯将死亡界定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给“不可能性”以优先性,对他来说,作为此在的我们面对的死亡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说,海德格尔从死亡的角度观察生命。而列维纳斯则是将死亡与生命的观点一起考虑,因为他觉得只有生命才能为我们打开可能性;从生命的视角看,死亡是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即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3.
经济发展是任何社会取得文明进步的首要条件,社会主义中国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备,经济运行虽然保持高速发展,但仍面临着大量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总体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发展在某些层面出现了脱节现象。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正是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探索走出经济发展困境的途径而提出的,力图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突破口,促进国民经济全局的良性运行,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04.
邹诗鹏 《探索与争鸣》2020,(5):109-114+159
笔者提出的"城市际性"概念,实为"都市际性",且有着中国都市圈及都市一体化的语境。人口密度、都市圈的发展程度、都市化的集聚及溢出效应,以及便捷的交流交通、同城化生活方式,是都市际性得以提出的实践基础。城市际性是社会理论性质的概念,其具有描述与规范(及反思与批判)的双重意义,从描述到规范的提升,有望开放和拓展城市际性概念的实践效应。城市际性有着值得阐释的生存论及精神文化价值,其包含着一种疏解都市焦虑的异托邦想象,意味着一种都市生活方式的变革,意味着重新集聚此前单一都市化进程所失落的地方性,并由此重建都市价值观与都市个性。  相似文献   
105.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巨著《政府论》一书的介绍,剖析该书的法治思想论述,可以从《政府论》视角透视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106.
当前,我国各类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对包括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障碍,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带来巨大现实危害,这就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理论为指导,对二元结构中的经济难题、社会难题进行研究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出破解对策,构建新型的城乡互惠互助体制。  相似文献   
107.
在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中,持德性论视野的学者提出了以人类主体的生态美德研究来替代抽象形式的生态道德规范研究的观点。这种观点虽然对几十年来占主流地位的规范论生态伦理观的局限有重大的突破,但是它完全否定规范论视野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则是非常片面的。生态伦理学应该实现以德性为主规范为辅的视野融合,才能符合这门学科的理论真谛与实践需要,取得健康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8.
苏曦凌 《政治学研究》2020,(2):76-89,M0005,M0006
从总体性二元合一走向分化性二元合一,解决分化与耦合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演进的总体态势。运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可以发现,演进历经让渡与承接、规范与依附、激活与协同等阶段,由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功能性界分,到基于责任结构整合的政会功能黏附,逐渐发展为基于全面结构整合的政会功能分化与耦合。演进的基本逻辑,是政府主导下功能演变与结构调整的互动,即由政府主导的演进轨道、由功能演变与结构调整互动而构成的演进机制。展望未来,分化性二元合一体系的完善,必须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要求,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打造共建、共治与共享的结构功能系统,实现基于责任结构契合的功能目标一致、基于权力结构合理的功能形式耦合、基于利益结构规范的功能输出互益。  相似文献   
109.
作为一种文体,设论既与对问不同,亦与赋不类,而应该属于论,理由有三:名为"论",以说理为主要特征,以议论辩驳为主要表达方式。设论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一,"设疑"即虚构人物进行发问,结构上为客主问答。其二,"自通",即答疑释惑,自我解嘲。二者必备,方为设论。设论体的结构体制具有双重性,从叙事策略的角度看,有宾有主,有问有答,看似与对问没有什么区别,实则不然,其深层逻辑结构则属于起承转合式,与对问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要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深刻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