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162篇
政治理论   68篇
综合类   10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不管何种文明都是人类辛勤劳动创造的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本不存在冲突,但是持文明冲突论却会导致文明冲突。这带来多种严重危害:威胁世界和平、甚至是战争,造成文明的隔阂、衰落,阻止文明的交流互鉴,导致世界的分裂等。他认为,造成文明冲突的原因有:认识上的偏见和傲慢,实践上的缺乏文明的交流互鉴,缺乏包容精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在他看来,消除文明冲突的对策有:摈弃偏见和傲慢实现文明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实现文明的交流互鉴,坚持和而不同理念实现文明的包容和谐,坚持文明教育实现文明传播和世界和平,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502.
针对目前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安全措施弱和数据共享难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数据安全保护和共享共用的思路架构,然后分别对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03.
崔乃文 《人民论坛》2023,(20):104-106
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长期交往,并在兼容并包、交流互鉴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样态。中华文明也在器物、技艺、制度、思想等层面影响和促进其他文明及人类文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表明,文明交流互鉴使各文明在交往中增强对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认识;增进相互间理解、尊重、友好,助力维护世界和平;各文明间相互借鉴,互为启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04.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互嵌”备受关注。南疆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各民族间语言文字交流困难,造成南疆社会和主流社会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区隔较为明显,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对于南疆来说意义重大。“全方位嵌入”中强调经济互嵌,说明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离不开经济动力的支持。南疆地区大力发展产业,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吸引大量流动人口到南疆创业、就业,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利益的联结下积极进行社会互动,突破血缘、亲缘,密切接触、沟通、交流,在社会、文化、心理各方面逐渐开始嵌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南疆民族互嵌式社会。  相似文献   
505.
算法的实践性包含算法的“物质—能动性”、算法关联行动者的使用文化和算法实践的后果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考察“数字灵工”的算法实践可以发现,推荐算法具有数据依赖性、平台化和个性化特征,差异化的推荐列表展现的算法能动性,勾勒出以算法主导的内容可见性管理逻辑。“数字灵工”通过多元的算法知识来源和跨平台的媒介使用,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算法感受和行动策略,揭示出用户与算法之间的互动逻辑。算法实践带来的主体不确定性后果及其对算法建构的影响,体现了算法与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建构。算法实践的“互构性”为迈向算法的多维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6.
徐晓日  焉超越 《政治学研究》2023,(3):142-159+172
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应用中展现出了减负提效与增负加压的“两幅面孔”。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基层技术治理衍生的增负效应值得关注。为探究基层公务员技术增负感的生成机制,本研究以技术与组织互构论为视角,从行动者、技术和组织三个层面提出技术接受度、个体信息技术能力、技术应用失当、体制性压力四个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假设。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51名乡镇级公务员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技术接受度、个体信息技术能力对技术增负感生成具有负向直接影响,技术应用失当和体制性压力具有正向直接影响,体制性压力与技术接受度通过技术应用失当和个体信息技术能力还发挥着间接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技术-行动者-组织”互动机制及技术增负感三阶段生成模型,其理论价值在于增进对行动者在互构过程中作用及角色认识,其实践启示在于发现技术嵌入、个体增能、应用适度和制度重塑四条纠偏路径。  相似文献   
507.
<正>雄安新区深化推行“党建+项目”模式,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党建引领服务保障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互促共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加速推动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助力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508.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社会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历史上就属于多民族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了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应势顺时、顽强拼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509.
贺鉴 《思想战线》2023,(2):57-68
文明交流互鉴与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文明交流互鉴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树立了典范。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已拥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基础,同时面临百年大变局提供的时代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域内和域外的双重挑战。鉴于此,中国与非洲应携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积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10.
历史上中国宗教是文明间不断互鉴交流的产物,世界宗教在中华文化浸润中持续进行时代化、中国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丰富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当前,文明间的会通融合仍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路径。为此有必要考察当代国际学界代表性的宗教对话与文明互鉴理论——经文辩读、比较神学、跨宗教神学,并结合中华传统的对话智慧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修己以安人”等,形成以“互鉴通和”为标识性概念的中国特色对话理念。各大宗教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互鉴通和”,通过修复、重溯、回归、重构、重建、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是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核心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