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1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3篇
法律   278篇
中国共产党   655篇
中国政治   1134篇
政治理论   322篇
综合类   4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写作是成人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实际的意义,而写作能力是工作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组成因素之一.如何抓住应用文教学中的特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社会系统,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在生活、工作、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利益,产生矛盾,出现诸如追名逐利,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等等有违社会本质要求的行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使社会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诚信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23.
《两岸关系》2007,(5):10-11
4月29日下午,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举行闭幕式,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和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在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24.
25.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使人们头脑中深层次的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开始凸显出来,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6.
利用人际吸引因素解决新生的交往心理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勇 《青年探索》2001,(2):32-34
大一新生普遍感到人际关系紧张,互相之间疑心较重,有些同学存在交往的心理障碍.本文论述了新生交往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使同学们学习人际吸引的因素及规律,达到解决心理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李素艳 《理论探讨》2006,1(4):44-47
韦伯和哈贝马斯都以合理性概念为中心发展了各自的社会理论,而且后者的理论带有浓厚的韦伯式背景。但韦伯将“目的—工具合理性”与合理性一般等同起来,并将其作为分析现代社会的叙述工具,合理性的概念太狭窄。哈贝马斯则从合理性中探寻克服现代社会危机的钥匙,拓宽了合理性的内涵,实现了由“工具合理性”到“交往合理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28.
一、东亚贸易:历史与当代的变化 早在几百年前,亚洲区域内部的贸易和经济交往一直就很频繁。当时的东亚国家为了获得类似胡椒和香料这些“本国所不能生产的物资”,就与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和经济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29.
罗郁然 《山西青年》2022,(21):147-149
涵化理论是一种“强效果”理论,它的理论预设是收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对电视所输出的观念就越认同,“主流化”效果也就越强;放置媒体时代,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有意识地汇聚多方合力,利用媒介环境营造管理育人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实效。本文以当代青年大学生媒介参与形式为研究对象,立足传播学涵化理论观察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网络民族志,探析智能媒体语境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的涵化意义、面临挑战,并从空间、情感、关系三个维度路径管理建构。  相似文献   
30.
青年信仰的形成与其私人生活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作为一种空间实践,私人生活则与媒介关系紧密。以媒介为中介所建构的交往空间往往成为私人生活呈现的重要场域,并通过培育个人主体性及其公共素养,进而生成稳定的社会信仰。青年信仰同样如此,其私人生活于媒介空间的演变构成信仰嬗变的重要因素。数字化媒介时代的到来,青年私人生活成为象征性交换对象,陷入透明化与私密化困境,这导致当下青年信仰的迷失。与此同时,青年私人生活变化同样蕴含着新的公共性建构因子,亦即通过陌生性交往衍生出来的差异性经验认同、互助行动等公共生活契机,背后突显青年信仰的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