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249篇
中国政治   291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莫兰指数测度,京津冀三地创新活动空间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三地间科技创新的联系度、融合度和均衡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国际层面看,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是我国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的重要举措,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冲击使得全球产业链遭受巨大挑战,产业链的本地化、区域化、链条缩短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2.
李英东 《求知》2017,(3):25-27
“十三五”时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开拓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在实现区域发展动力转换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创新理念为核心,通过科技、理论和制度等全方位、系统化创新来实现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发展动力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43.
张莹 《前线》2022,(12):76-78
北京冬奥会留下的丰厚奥运遗产,不仅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宝贵财富,更对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京津冀三地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落实各项冬奥遗产战略计划,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使北京冬奥遗产与城市、区域发展紧密结合,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奥林匹克运动与区域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44.
城市群理论与都市圈理论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垚 《理论探索》2006,(3):96-98
城市群理论和都市圈理论是关于中国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经济组织形式的两个主要理论,但二者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其实,这两种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组织模式,其发展动力、发展定位和组织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对这两种理论的比较研究有益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武义青  刘海云  李清 《前线》2021,(4):67-69
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制度创新、协同攻关,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引导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6.
47.
吴文涛 《前线》2021,(1):67-70
历史上的永定河哺育了北京城,奠定了北京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还造就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大文化带。由于流域的“超载”发展,20世纪后期永定河一度枯水断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永定河开始重现生机,发挥新的作用和功能。作为首都北京的母亲河,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发展轴,华北五省区市的生态涵养带和文化建设带,应从更高定位审视永定河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经济圈的崛起需要区域核心的带动,实践证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破题之举是京津合作,而京津“双城记”则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0.
正当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从大背景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正处于中国经济艰难时期。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将给全国的产业升级打一剂强心针,同时,在产业链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也将随之加快。更为重要的是,京津冀产业链的形成将为未来京津冀大都市圈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