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51篇
世界政治   1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1265篇
中国共产党   1412篇
中国政治   1562篇
政治理论   550篇
综合类   10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适用法律,以达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目的,是人类进行刑事诉讼永恒的理想.在人类对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的进程中,证据裁判原则从古至今一直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52.
随着自然人投资能力的增强 ,单个自然人独立投资设立较大规模企业成为可能。重要的是建立相关的制度 ,从规范一人公司的行为 ,保护公司相对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53.
方菲 《新东方》2002,(1):50-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道德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主体的自觉选择和历史创造构成了发展的重要一环;将道德教育转向独立人格的发育和培养,既是可能的也存在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4.
权利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法律的思维方式,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强调权利的合理性优于权利的合法性;权利的现实性优于权利的理想性;权利的实现优于权利的救济;权利的保障优于权利的设定;实体的权利与程序的权利并重.  相似文献   
55.
“人身关系”流变考(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着重研究了人身关系在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民法中的3种存在形态,证明了人身关系法是市民社会的组织法,揭示了人格关系法与人格权关系法的区别:前者是关于法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规定,后者为晚近产生的关于主体的具体人格利益的规定,为人身关系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先于财产关系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6.
在跨文化的视野中,探讨大学生人格重建的必要性,可以从人格的民族灵魂、全面发展、个性特点三方面入手,寻找大学生人格重建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57.
段溢波 《理论月刊》2005,3(10):96-98
领导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西方学者韦伯(Weber,Max)、福莱特(Follett,MaryP.)和巴纳德(Barnard,ChesterI.)关于领导类型的划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立足中国,兼容中外,理想的领导类型应该是:以职位为条件,人格为基础,职能为核心,法制为保障。理想的领导类型为领导素质的自我修炼指明了方向。领导干部要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领导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修炼。  相似文献   
58.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政治教师往往会遇到同样的困惑: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付出的大量劳动常常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何在?说到底,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育与接受的契合问题。虽然促成两者契合的因素有许多,但政治教师能否以自身优良的素质深深吸引接受主体(学生),缩短与接受主体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59.
谭淑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3):143-143,F0003
《逐贫赋》与《送穷文》是古代文学史咏贫系列中的两篇奇文,后人多以为二者相类,其实各不相同,前者表白的是自己坚守儒家操守,是寂寞儒者的人格自慰,后者则是追求留名,是表面牢骚中的文人自炫。  相似文献   
60.
法制宣传工作要取得良好效果,应坚持知、行、趣的统一,这符合宣传教育工作的普遍规律。“知”的目的是“行”,“行”的基础是“知”;“知”而后“行”,“行”之有效,进而求“知”,方能使“知”与“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宣传教育的理想效果;“趣”既指达成“知”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