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17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7篇
法律   1299篇
中国共产党   1312篇
中国政治   1948篇
政治理论   515篇
综合类   99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928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82.
为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特点,培养官兵健全的心理人格和履行使命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我们注重紧贴部队使命任务和官兵心理现状,扎实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官兵的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了部队军事斗争准备各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83.
涉毒类女犯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通过与全国常模比较,研究该类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有助于说明涉毒类女犯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有针对地开展矫治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挥她们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提高这一类毒品犯的社会责任意识,起到自我矫治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罪犯矫治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4.
道德生活世界表现为各种道德力量的冲突与制衡,其调和与秩序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各种道德力量在相互妥协与不断博弈,以期达到一种道德均衡状态。所以道德均衡的核心在于道德力量的制限,而人格塑造的前提也是道德制限,主体的道德均衡自然造就限制下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85.
古海 《湖湘论坛》2005,18(4):30-31
杨贤江对20世纪初青年人格中的种种错误倾向给予了严肃的批判,并以德、智、体三育为核心,构建起青年的“健全人格”理论。他的这一理论,不仅为当时青年健康人格的塑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而且对于今天青年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公民与法治》2005,(8):1-1
中国是一个封建传统极其浓厚的国度。漫长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人治”观念、“官本位”观念至今仍在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就立法而言,用现代法制的标准来审视,过去我们不少法律法规的制度设计也往往打上“人治”和“官本位”的烙印。比如,某些拆迁条例注重的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权力,而常常忽视市民的合法权利,从而造成了许多滥用权力、野蛮拆迁的事件,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7.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人治传统而法治传统相对缺少的国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党的十五大提了出来,并在宪法修正案中予以确定,终于使我国在法治的轨道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但是,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88.
信用是一切制度和规则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是良好秩序的必要前提,是文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立足点.但目前在我国,低劣的信用状况和脆弱的信用关系已造成社会性的信用危机,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面临着程度不同的信用危机.重建信用体系,已成为社会的强烈呼唤.  相似文献   
89.
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 ,儒家理想人格仍然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 ,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 ,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 ,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当然对于其中的价值取向神圣化、片面化、不公化、保守化的糟粕思想及其对当代国民心理的影响也要进行全面的批判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0.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