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172篇
中国政治   184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孔学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把""界定为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奠定了儒家道德人学的基本路向.者爱人,克己复礼,孝悌为本,为由己,构成""的四重内涵.""统摄"恭、宽、信、敏、惠"诸德及孔子的德治理想.  相似文献   
572.
宋明新儒论大多扬弃了在孔、董儒所具有的直观感性与心理学内容,侧重于之为道的方面,以性释,重视并褒扬性体道本,直接排斥之中所包含的情的成分。周敦颐以“生”对做出了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诠释。以公以理释、以道解、合与道为一,则是二程学思想的重要特点。朱熹的含义主要集中在“天地生物之心”与“理”两个方面。其天理消融在人伦生活的道德法则与伦理规范中,体用相即。阳明学之的最基本内涵是“生生不息之理”,是万物的自性,万物在发生、存在之初即已被赋予了良知。而求、求良知的工夫不过是尽一己之性,穷尽了之理,也即获得了之性,也就达到了万物之性、万物之理。  相似文献   
573.
《论语》中孔子评价管仲以“”,与孔子对管仲的其他评价相左,这是一种理解之惑,涉及儒家关于价值评价与道德实践的冲突。明清学者阐释《论语》时,在遵从程朱立场的基础上,围绕着孝悌、忠君、道义、生死、功业等观念,提出兄弟伦理、王位继承、君臣之义、建功立业、民族大义、理念时代变迁等多维的解读。明清学者多以推究孔子的原本意图为目的,把孔子言论视为圣人规范,以准确理解儒家“”的体系和内涵,以期为当下儒者的价值选择提供指导和借鉴,走出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574.
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以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美德伦理学范式的反思,有学者在比较朱熹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的结论。然而,从儒家思想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角度来看,朱熹对于美德的推崇以及核心概念“”的推演都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孔子崇德贵开创了儒家崇德的传统,孔子以“”言人为朱熹将“”视为人性奠定了基础。因此,如果承认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那么孔子则是理想的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575.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材料,其中有丰富而深刻的共同性思想。孔子通过论述群党、比周、和同等概念,倡导包容差异的有机整体共同性,以情感、礼乐、的辩证发展阐述道德实践意义上的情意感通的共同性,吾道一以贯之则探讨了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显现方式。《论语》共同性思想的论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把存在与方法、现实与超越统一起来,并将儒家学派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赋予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