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1篇
  免费   6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4篇
世界政治   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2263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376篇
政治理论   102篇
综合类   4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劳动纠纷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颖 《行政与法》2002,18(7):92-94
由于我国劳动纠纷案件繁多,劳动仲裁又是诉前必经程序,这导致了仲裁机关未能及时处理纠纷, 大量案件堵塞在仲裁这一环节,劳动者权益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保护。本文尝试分析“仲审合一”的体制以及相关的时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2.
程式诉讼是罗马法古典时期的主要诉讼模式,在罗马法律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透过程式诉讼,我们可以观察到罗马法古典时期法律文化及司法文化的某些特点:司法权的国家控制与私人仲裁相结合;严格的形式主义与诚信精神相结合;法官在发展法律问题上的现实主义与理性主义相结合.这些特点为构建我国现代司法体系和司法文化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3.
《仲裁与法律》2005,(1):3-3
随着中国的法律服务行业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中国法律界与世界的交流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不断地走向深入。为了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一流的国际仲裁员和国际仲裁代理人,且能掌握和熟练运用国际通行规则,英国皇家御准仲裁员协会定于2005年3月12~13日两天在深圳举办仲裁理论和实务研讨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将具体承办本次研讨会。这是继2003年9月、2004年5月该协会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分别在北京、上海成功举办两次培训,并授予中国内地两批MCIArb会员资格后,第三次难得的国际仲裁员培训的机会。  相似文献   
64.
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领域历来就是学者们见仁见智的阵地。他们围绕着“所在地理论”和近些年兴起的“非当地化理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如何正确处理传统的“所在地理论”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关系是论争的问题之一。本文围绕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演进的分析,指出仲裁程序适用仲裁地法仍是当今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但是“仲裁程序适用仲裁地法”的理论基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不再墨守“传统所在地理论”的陈规,而是注入了新内容的“现代所在地理论”。这个理论吸收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中的合理成分,是对传统理论的扬弃,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否定。  相似文献   
65.
一、前言,每隔4年,来自我们这个星球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名竞技者(加上同样人数的教练和辅助人员)汇聚在一起,在28个体育项目和300多个不同的赛事中同场竞技,将他们一生中最具生命力的时刻展现在亿万观众的面前。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而言,一生中可能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经历和机会了——这就是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2008年,这一切将在北京重现。  相似文献   
66.
对于仲裁员是否可以裁决利息,国际上并无一致观点。有些国家的法律将利息问题视为完全或者部分的“程序问题”,而有些则将其归为“实体问题”。特别是在某个非仲裁地国家的实体法被选择适用的情况下,这更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7.
《仲裁与法律》2005,(4):5-6
7月18日上午,以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副主席巫昱成(Lawrence Boo)为团长的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代表团一行5人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委)华南分会进行了工作访问,华南分会秘书长韩健会见了代表团成员。  相似文献   
68.
69.
仲裁中应设立第三人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使仲裁活动涉及签订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情况客观存在。学术界对于仲裁中应否设立第三人制度意见不一。仲裁的实践、仲裁的法律性质和仲裁的价值目标决定了仲裁中设立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必然性。仲裁第三人制度应从第三人参加仲裁的方式、时间 ,第三人的权利及其限制等方面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70.
劳动仲裁时效制度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仲裁时效是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人不及时行使权利超过仲裁时效的 ,失去仲裁胜诉权 ,但不必然失去胜诉权。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期限应视为时效中止 ;如果在时效进行当中出现了当事人行使权利的事实 ,就必须停止时效的进行并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