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孙广勋 《前线》2013,(8):82-82
很多年以前,读过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的代表作《老实人》,至今印象深刻。书中那位纯朴善良的老实人,信奉导师关于“世界尽善尽美”的哲学,却在旅程中遭遇了种种不幸。  相似文献   
22.
李斯  李燕鸿 《法国研究》2005,(1):159-169
一、理性旗下的两个极端 近代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基督教哲学家帕斯卡尔有两次皈依,一次是随同家人接受了冉森派教义,第二次是目睹奇迹之后决定献身于上帝.其妹雅克琳在作为冉森派大本营的罗亚尔修道院里被据说来自耶稣荆冠的一根棘刺碰触后,腿伤当场痊逾.  相似文献   
23.
中国传统文化再度引起世界瞩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倡德教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为世界所关注。早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还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他的《论中国哲学》中说:中国哲学“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以前”。“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  相似文献   
24.
A “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却红光满面地走向罪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如是说。  相似文献   
25.
聊博一笑     
《工友》2013,(4):62
拖地了吗饭桌上放着一碗糖醋排骨,趁奶奶还在厨房忙,馋嘴的小凯夹起一块就想吃,却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小凯觉得扔了怪可惜的,就跑到厨房问:"奶奶,你今天拖地了吗?"奶奶说:"拖了,每天早晨都拖。"小凯听了,便捡起地上的排骨,放心地放到嘴里。  相似文献   
26.
林硕 《法国研究》2013,(1):24-32
十八世纪,中欧文化交流迎来了新高潮,欧洲学者纷纷用自己的笔触描绘脑海里的中国文化,其中对中国极尽赞誉者,当推伏尔泰。这位启蒙翘楚以欧洲人的视角描述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然而,伏尔泰的著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误读。通过对其代表作《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以下简称《风俗论》)进行分析,可以将文化误读归纳为比附型误读、工具型误读以及缺失型误读三类。尽管三类文化误读的形成根源不尽相同,但都对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7.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在对外激烈批判维护封建制度的基督教的同时,他们也围绕着一个无神论者的社会是否可能的问题展开了论争。在此问题上,自然神论者卢梭和伏尔泰之间的论战成为焦点,同时夹杂着伏尔泰、卢梭与唯物主义者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之间的相互论争。这场论争涉及当时的社会政治、哲学与道德诸问题,丰富了18世纪的启蒙理性,也开创了后世宗教信仰问题之争的先河。  相似文献   
28.
《党的建设》2014,(3):46-46
乌东(1741~1828),法国雕塑家。1741年3月20日生于凡尔赛,1828年7月15日卒于巴黎。15岁进入皇家学院后又进入优等生学校,前后达8年之久。1764~1768年又到罗马深造。所作《人体解剖像》、《圣施洗约翰》、《睡神》被看作是追求理想化古典主义的代表作。乌东创作的一系列名人肖像,突出地反映了他在启蒙运动美学思想影响下表现的创造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既有古典风度,又有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作品有《伏尔泰坐像》、  相似文献   
29.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反封建专制和宗教迫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同时,其内部也存在着哲学论争,突出表现在卢梭与伏尔泰以及狄德罗领导的百科全书派的论争上。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一方相信理性,并相信理性能带来社会进步,而以卢梭为代表的另一方相信感觉,认为对理性的误用会产生一系列灾难性的社会政治后果。其论战丰富了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政治理性,共同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也因此为现代性批判提供了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30.
哲思睿语     
《求知》2009,(12):1-1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培根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