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6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各国政治   216篇
工人农民   104篇
世界政治   5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2篇
法律   2526篇
中国共产党   6014篇
中国政治   8181篇
政治理论   2762篇
综合类   376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439篇
  2015年   723篇
  2014年   2072篇
  2013年   1673篇
  2012年   2102篇
  2011年   2193篇
  2010年   1964篇
  2009年   1921篇
  2008年   2023篇
  2007年   1530篇
  2006年   1354篇
  2005年   1054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643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496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康兰波 《求实》2007,1(3):22-25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以科学精神取代哲学精神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就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2.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6月29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党员和离退休老党员一百多人前往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  相似文献   
173.
冯友兰论哲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林 《理论探讨》2005,(6):46-48
冯友兰以“思想的反思和思想的觉解”哲学观系统规范了哲学的深刻内涵,并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位一体构架出鲜明的现代化色彩。以“无用之大用”和“内圣外王”推出哲学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在哲学方法上提出“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及“新理学的方法”,力图缓解科学实证和直觉证悟的内在紧张,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相互结合。这种方法论的视角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4.
林德山 《党史博采》2005,(4):18-22,29
二战后,美国保守主义成功地从分散的知识分子活动发展为共和党的政治实践.民主党最初是以向极左方向发展来回应这种挑战,结果造成了自我分裂.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民主党人努力用新的公共哲学来改造民主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它在与保守主义争夺话语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75.
THE First World Tradi-tional Wushu Festival was held in Zhengzhou, capital of Henan Province, from October 21 to 31, 2004. More than 2,000 contestants from 60 countries participated, including 100 contestants from the USA and 300 from Japan, along with 200 Japanese spectators.  相似文献   
176.
为了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触及每个党员的灵魂深处,3月4日,湖北省通城县教育局党委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黄袍山开展了“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情”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7.
方伟 《理论前沿》2005,(11):17-19
结合当前社会总发展的现实与实践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必要条件和因素———即在信息化条件下观照、审视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探知传统文化本根在这一条件下的承继与发展,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应是一个颇为重要、迫切而现实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8.
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影响绝不能概而论之为文化的同一性或同质化,而是一种由经济全球化过程所决定的、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的、以不同文化在全球层面上的大规模交流与互动为内涵的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全球化中的世界文化,会有新陈代谢,但这决不意味着文化的趋同甚至单一化,更不可能出现像某些人所担心的西方化或美国化,因为这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交流是互动型的,最有可能的结果只能是:各种文化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当前形势下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商品——比…  相似文献   
179.
郭庆晨 《奋斗》2002,(4):55-56
受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对这个问题的本能理解是:脱离群众、不被群众所认可的人应该是最容易受孤立的人。道理很简单,脱离了广大的群体,变成了孤家寡人.还能不孤立吗?然而,我突然发现.不知是我感觉上的失准还是传统教育的失误,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竞是完完全全地错了。  相似文献   
180.
云翔 《人权》2002,(5):9-11
中国传统文化中到底有没有人权思想?如果有,具体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和争论的话题。日前,本刊记者就此走访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黄枬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