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41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1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1338篇
中国共产党   2897篇
中国政治   4009篇
政治理论   933篇
综合类   10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1173篇
  2013年   875篇
  2012年   1161篇
  2011年   1107篇
  2010年   822篇
  2009年   872篇
  2008年   1006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595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2年初,邓小平怀着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于1月18日至2月21日,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几个南方城市进行了视察,史称“邓小平南巡”。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谈话,史称“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对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刻的中国,起到了指明航向的作用,使长期争论不休的“姓资”、“姓社”问题得到正确答案。使中国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航向,开展了新一轮建设热潮。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人们都在回眸省视10年来的发展历程,无一不高度评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自年初以来,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一批纪念“南方谈话”的文章,其中不乏佳作,都以作者自己的眼光、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南方谈话”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共同发出了一个心愿:要把邓小平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遗产世代相传,把与“南方谈话”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实践好。由于本刊篇幅所限,不可能将这些纪念性文章一一全文刊载。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署名文章吧,但细想一下,一枝独秀不是春,几枝鲜花也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真正的春天。因此,我们没有简单地刊登一两篇应景文章,而是摘出众多作者们的主要观点和深刻体会,使纪念邓小平南方  相似文献   
22.
《中国工运》2007,(2):55-55
广东省委党校课题组在《改革内参》2006年第34期发表报告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历史性变革的转型时期。劳动争议总量和集体劳动争议数量持续大幅上升.涉及人数剧增。对抗性增强.劳资谈判机制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在劳动合同制度中。劳动者的意志凭个人的力量无法与雇主的意志抗衡.劳动关系基本呈现出劳资关系易激化、劳资对立社会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3.
《中国律师》2007,(6):15-15
以“法治传媒·普法宣传·和谐社会”为主体的全国法制新闻研讨会4月21日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全国数十家专业法制媒体、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综合性报刊的法制内容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新闻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共同探讨了在新时期法治传媒如何适应新闻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行政性垄断是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和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凭借其经济管理权力,对经济性活动进行排它性控制,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行政性垄断破坏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深刻分析行政性垄断产生的原因,找到规制行政性垄断的方法,是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5.
普京执政6年多来,根据形势需要,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执政之初,他建立以垂直权力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他又进行危机应对管理体系的政治体制改革。“颜色革命”后,又进行了以完善法律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些政治体制改革为稳定俄罗斯政局并为振兴俄罗斯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但其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行仍面临许多问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6.
高层信息     
坚决惩治和积极预防腐败是政府的一贯立场;建设和谐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改革试点在8省(区)推进;“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原则确定要确保群众获质优价廉的电力服务;经济运行存在四大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7.
何事忠 《新长征》2006,(8):33-33
从整体看,文化体制改革处于“龙头滞、龙尾活”的局面,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利益调整导致改革的自我性、主动性差。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来说,就是对文化管理权以及掌握这些权力的具体人员参与财富分配的方式进行变革。这就决定了文化体制改革不同于经济体制改革。从下而上推动是不可行的。二是改革模式仍是局限于事业体制。  相似文献   
2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历史证明,27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就,都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密不可分。改革是中国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0.
李智 《理论学刊》2006,(10):48-50
在经历了28年的发展历程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为明确新的发展方向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而反思的阶段。然而,目前社会上对改革各有侧重、标准不一的评价却表现出了显著的盲目性。论战各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立论基础不尽相同,评价标准“按需设置”。因此要客观评价我国2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得失,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科学的高度,找到真正切实有效的评价标准。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评价,可试用由理论标准、实践标准、模式标准、性质标准、预期标准五大标准构成的标准体系综合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客观认识改革、准确定位改革、有效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