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67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数据垄断者拒绝其他领域的经营者访问数据的行为实质是数据垄断者通过杠杆行为、跨界传导垄断力的表现,是滥用在相关数据市场中市场支配地位来的典型形式.数据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网络平台经营者的私产,而是兼具企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二元属性.放任网络平台经营者对数据的任意控制最终会导致限制、损害竞争的后果,数据访问限制行为应当被认定...  相似文献   
432.
虽然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分别受到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的追捧与推崇,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新东亚模式由于政治转型的阵痛而备受冷落.然而,与后新自由主义导致经济依附性发展不断加深,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后东亚模式导致政府失灵加剧,金权勾结普遍化相比,新东亚模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为协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强.随着后发国家发展环境的改变,新自由主义与东亚模式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有通过积极的战略转型,依靠民主宪政和有限贸易保护政策制约政府失灵,减少市场失灵,后发国家才能够避免经济的过度依附性发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现代化的赶超.  相似文献   
433.
侦查监督职能在性质、内容和特征等方面与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职能具有较大的不同。然而,司法实践长期遵循将侦查监督职能依附于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职能的思路,极易混淆检察职能的差异性,削弱侦查监督中立性。内设机构改革将侦查监督职能与捕诉职能相融合使依附性问题更为突出。其产生的危害表现为:不同诉讼角色间冲突被激化、控辩结构的平衡性被削弱、监督活动滞后性加剧、侦查监督流于形式、监督盲区被扩大。为修补内设机构改革加剧的依附性难题,强化侦查监督职能,应借鉴地方检察机关有益试点经验,按照“适度分离”的思路对我国侦查监督职能的实践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具体可通过设置独立的侦查监督办案主体、拓宽侦查监督线索发现渠道、推动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程序、建立类型化的证据收集指引来实现侦查监督实质化。  相似文献   
434.
物业服务市场的自然垄断及其规制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江平 《法商研究》2006,23(2):17-26
物业服务市场纠纷频繁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之一。其治理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物业服务经营者的自然垄断地位及其滥用。小区的物业服务实质上是小区业主们的“公共物品”,不可或缺。基于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属性和业主对公共物品的依赖,提供小区公共物品的物业服务经营者获得了自然垄断地位。正是物业服务经营者滥用自然垄断地位、牟取超额利益、侵害业主利益,导致了愈益频繁的物业服务市场纠纷。解决物业服务市场纠纷,应当借鉴对自然垄断规制的思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35.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经营者集中、反对行政垄断等制度。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尚未彻底完成,反垄断法也存在很多不足,反垄断执法初期在立法目的、执法机关、反对行政垄断、处理反垄断执法与行业监管的关系方面会遇到严峻挑战。颁布反垄断法只是反垄断立法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36.
我国物权法的物权定义成功与不足并存,物权定义中无须强调排他性。物权的排他性来源于物权本质的"对人关系说",可实际上"对人关系说"是从权利角度对物权的分析,对人关系是权利的通性。从实证上看,物权成立上的排他性是物权支配性的当然结果;排斥他人干涉的排他性不是物权才独有的特性,并且物权效力上的排他性是侵权法保障功能的反射效果,物权效力的排他并不意味着物权相对人普遍义务的承担。  相似文献   
437.
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内容特点及物权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人(自然人、法人,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国家)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物权法,但在《民法通则》及其他法律、法规中都有了物权的一些规定,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和发展趋势看,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完备的物权法。 一、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 物权法调整的是人对物的支配关系。这种支配关系,是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主体——人对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的关系。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决定于其调整对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38.
由于我国《反垄断法》颁行较晚,目前我国法院受理的反垄断民事纠纷案件尚不多见,相关司法审判实践工作仍处于探索积累阶段。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民事纠纷作出的一审判决为切入点,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反垄断民事纠纷中当事双方的诉争焦点及法院的相应立场,并结合国内外反垄断法律政策对未来我国反垄断司法审判中的法律适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9.
张芹 《法制与社会》2012,(5):100-101
最近一段时间,淘宝商城因修改收费规则,遭致数万名淘宝中小卖家组成的"反淘宝联盟"的激烈抵制反弹,反淘宝事件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本次"反淘宝事件"主要折射出了法律的滞后性问题。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所产生的诸多新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法学理论的视界,使得现有法律在适用时显得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440.
"支配自然"已成为现代西方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流价值观,因为它能作为"生产无限增长,生活无限提高"的幸福理念之保障。然而,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无限增长,生活无限提高"只是工业文明的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它并不代表人类的根本利益。人类的根本利益应植根于后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因为它能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上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据此,马克思剖析道:"支配自然"的价值观乃人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既赋有发展人类主体本质与生命活动的正向度功能,也不乏造成生态危机而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根基之负向度功能。而随着人类进入"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的更高发展阶段,"支配自然"的价值观将理所当然地被生态文明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