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24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88篇
各国政治   228篇
工人农民   192篇
世界政治   6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6篇
法律   6925篇
中国共产党   4218篇
中国政治   8138篇
政治理论   2417篇
综合类   7276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949篇
  2014年   2319篇
  2013年   2359篇
  2012年   2587篇
  2011年   2758篇
  2010年   2503篇
  2009年   2549篇
  2008年   2446篇
  2007年   1700篇
  2006年   1598篇
  2005年   1407篇
  2004年   1176篇
  2003年   1047篇
  2002年   826篇
  2001年   658篇
  2000年   507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新中国婚姻法的成长与苏联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婚姻法受苏联影响成为独立于民法的一个法律部门 ,同时 ,婚姻法的原则、理论也深受苏联影响。直至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这种状况开始有所改变 ,我国婚姻法在立法实践和理论上才有了挣脱苏联模式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2.
论市场经济与高校师资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行以身份管理为主的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建立一个以岗位管理为主,大力引进竞争与激励机制,以岗定薪,高薪聘任,按劳付酬,加强法制化的新的师资管理模式,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3.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理论研究,长期来恪守“诉讼义务本位”和“审判权力本位”。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权利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改以“诉讼权利”为本位。对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存在各种理论,主张,我国采取的是“私权保护说”和“私法秩序维持说”的结合。在当前,以纠纷解决为依归的诉讼目的观,更契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以此目的观为出发,对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和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  相似文献   
164.
罗锦烽 《青年论坛》2007,(1):99-101
国外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模式主要有美国、德国和日本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都具有权威性、独立性、专业性和高效性。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存在多头执法、职责重叠等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模式是创新我国反垄断机构设置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5.
姜霞 《求索》2007,(5):105-107
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而不断向前发展的。现代西方国家所提倡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中,调解被公认和推广为ADR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两相比较之下,可以发现源自我国的西方国家调解制度反过来却在许多方面比我国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更为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面临全方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6.
陈勇勤 《求索》2007,(11):1-5
中国经济学形成的内在基因,必须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当中进行探讨。结束中国11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痛经历的,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资本主义”,同三民主义和“中国法西斯主义”都有一定的联系。大官僚资本的产生和迅速膨胀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经济形态已经不能再用费边社的社会主义模式来比照,已经越来越多地添加进资本主义的因素。“中国的社会主叉”以马克思“共产”模式为核心,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孙中山的有关论说,明确“中国的社会主义”始终都要关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共性,还特别需要澄清劳资关系问题.并以“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答复“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67.
消费模式的变化可以引致制度变迁和拉动经济发展,其本身也受生产和自然资源的制约,同时消费模式对人类自身全面发展也有相当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和科学地利用消费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注意消费模式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8.
完善我国司法制度,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是必要的;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尚未形成。我们应根据国际法则与我国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69.
从传统的主客体交往到哈贝马斯的主体间交往,到马克思对主体间交往的进一步探讨,都留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的空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立足点出发就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本文将追溯哈贝马斯的“主一主”交往模式,联系马克思关于主体的规定和交往中介的概念,以及当代苏州大学的任平教授从历史观的角度提出的由“主-客”与“主-主”双重统一的“主-客-主”基本构架的交往观,来探寻交往的科学模式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0.
孙卫卫  王亚鹏 《求实》2007,3(5):76-79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主导文化模式一直处于“忽左忽右”、“忽东忽西”的无定向之中;而且,由于政治生态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的断裂、历史的循环时有发生。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进步,导致文化变革的延拓。因此,21世纪的中国文化,一定要认准文化变迁的总体方向,摒弃文化虚荣心理,排除外在干扰,把握文化脉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建设切实有所成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