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当新文化思潮席卷全国,矛头直指孔家店之时,有个青年站在蔡元培面前,振振有词地说:"我此来(指到北大任教——编者)除替释迦、孔子发挥外,更不作旁的事!"不久,便以大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呈现于世  相似文献   
12.
宋朝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仁宗恭俭仁恕,可谓"畏天变"而"爱民力"的"儒者皇帝"。在仁宗朝,我们看到了不那么强势的、尊重制度与传统的皇帝,包容异见、接纳批评的政治风气与政治制度;仁宗治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星光璀璨的官僚群体,在这些因素中,无不蕴含着走出朝代更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明末天主教入华初期,宣教方法具体落实为以儒释耶这一诠释策略。此种策略可以创造一种与本土文化传统、文化需求求同存异,甚至迎合的亲和氛围。以儒释耶在得失上,乃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它可以带来外来宗教和本土文化间的亲和相处,也可能导致外来宗教某些重要教义之真面目的半遮半掩,甚或隐而不彰。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反思明清之际“以儒释耶”之得失,或许更能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士在上古中国首先是一种官名,等级较低,次于大夫。士有文士、武士之分,皆服务于君王政治和国家需要。在最初的起源上,儒、士有别,并非一源。周治之下,前殷遗族中的祝、宗、卜、史具备很好的德艺才气,却难以进入现时精英阶层,其地位也只相当于周族统治阶级中最下层的士。时间久了,人们便以“士”相称,儒、士一谓。可知先士后儒,儒在士后,儒从士流变而出。稍后的术士则更具有专业含量和不可替代的基本技能,虽不在职官序列,却是知识人,属于早期儒者之一种。他们等候启用,期待进入官方体制内而解决基本生存问题、满足精神理想需要。一旦进身成功,则可以运用知识储备,服务社会。儒家善于以进用为术,要求密切联系官层和政治权力,目的并非为了权欲,而是试图借助君王威权,把自家主张贯彻于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各界》2012,(12):50-53
一 公元33年,班超降生在关西地区一个儒者之家。关西素以民风刚健,好勇斗狠而著称,而他的家庭数代以来一直以书香门第著称,其父班彪更是当时最著名的“儒学大师”。  相似文献   
16.
韩星 《前线》2013,(10):89-90
忧患就是“安不忘危”或“居安思危”。从周初忧位、忧君,到孔孟的忧道、忧民、忧天下,再到唐宋的治不忘乱、心忧天下,忧患意识充溢整个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17.
儒者的智慧     
叔孙通与陆贾都是汉朝创始之初以儒术成就显达的人,这在汉初以兵伐得天下、儒生沦为社会边缘人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两人相比较,叔孙通似乎更胜一筹,更能“知当世之要务”,且“进退与时变化”。这一点,司马迁也不得不承认他“大直若诎,道同委蛇”。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有人提出儒家文化成功地制约了专制王权,但对此却没有做任何论证。然而大量史实证明,儒家文化具有两重性——加强王权的层面和制约王权的层面,儒者也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种。古代帝王正是在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儒家士大夫帮助下,利用儒家文化中他们所需要的那部分成功地加强了皇权,并且运用手中强有力的大权,成功地抵制了儒家文化对他们的制约。正因如此,中国的专制权力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强大。  相似文献   
19.
韩星 《前线》2013,(2):89-90
《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最一般的解释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