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65篇
中国共产党   186篇
中国政治   256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韩洪洪 《学习导报》2014,(21):61-6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历次的重要讲话、署名文章,我们总能体会出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感情。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纪念孔子诞生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2.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4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崛起 ,伴随着东亚文明的发展 ,激发了人们对东亚文明创立的文化探源 ,认为儒家文化是东亚文明的原动力。然而 ,事实却不尽然 ,儒学作为一种文化因素确曾对东亚的腾飞起过积极作用 ,但其本身在东亚文明发展中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如何创新的问题 ,进入 2 1世纪 ,儒学如何创新已日为紧迫。  相似文献   
44.
交融互动和而不同——东北亚文化合作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武 《长白学刊》2007,(2):144-147
东北亚各国的文化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形成了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核并保留了自己文化的个性,有许多共同的文化取向。从古至今,作为东方文化核心的儒学在东北亚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对东北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东北亚各国政府应该采取交融互动、和而不同的策略,在认同各国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用协调求得互利,用互利求得合作,用合作求得发展,用发展求得矛盾的解决,这是东北亚文化合作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5.
项松 《理论月刊》2006,(9):158-160
自幕府时代开始,日本就形成了具有东西方文化内涵的经济思想体系,明治维新时期该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就文化范畴而言,这个体系可以说至今都影响着日本文化的最深层。那个时期的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实际上是经济思想的吸收和消化。明治时期,是日本经济思想的成长时期,当时的社会也为各种思想的交会和碰撞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46.
邵宇 《理论月刊》2006,(12):38-40
先秦儒学的政治性格是以“三代之治”为其精神源头,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并不适应以法家学说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在汉初儒生通过对儒学进行法家化的改造,“援法入儒”,接受了法家的君臣观,并提出“三纲”、“德主刑辅”的思想,实现了政治性格的转变,从而完成了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契合,并实现了儒学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47.
儒家先贤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很多方法与现代语言学有相通之处。今天的英语教学实践可以继承和发展儒家治学方法的科学之处。  相似文献   
48.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49.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其实是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趋同”与“求异”的一体两面。“求异”的根源在于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差别 ,而如何对待宗教传统的差异 ,从而化解愈演愈烈的宗教冲突所导致的文明冲突 ,如今尤为迫切。儒学传统并非西亚一神教意义上的宗教 ,但具有独特而深厚的宗教性。其中蕴涵的“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 ,在明代的阳明学中趋于成熟。而这种“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 ,可以为化解全球化过程中的宗教冲突提供一笔丰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50.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不同方式"会通儒学",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一步适应中国封建社会而生存发展的核心表现,加强对"会通儒学"现象的研究,对21世纪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中国相适应,以及党和政府更有效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