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3篇
法律   265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用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SNJ93株、BC6/85株、B87株感染SPF鸡后观察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中Bcl 2和Bax蛋白的分布定位和动态变化。结果,B87株接种组的腔上囊、脾、胸腺淋巴细胞中这两种蛋白在各检测时间均为阴性反应;SNJ93与BC6/85攻毒组胸腺淋巴细胞中这两种蛋白呈现阴性反应,SNJ93攻毒组腔上囊和脾淋巴细胞在48h即开始出现Bcl 2和Bax阳性反应,腔上囊淋巴细胞内这两种蛋白在感染后72、96、120h呈现明显的强阳性反应,以后开始降低,脾淋巴细胞中这两种蛋白在感染后72、96h出现强阳性反应;BC6/85攻毒组腔上囊淋巴细胞中只在96、120h出现阳性反应,脾淋巴细胞中只在96h呈现阳性反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和Bcl 2,有可能为IBDV毒力划分增添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2.
制备三种兔瘟灭活疫苗 ,经对试验兔进行免疫对比试验 ,三种疫苗免疫的兔均在 7d后产生抗体 ,其抗体水平差异不明显 ,经攻毒试验 ,免疫组受到完全保护 ,对照组全部死亡。结果表明 ,三种疫苗都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3.
大鼠索沟生活反应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只Wistat大鼠颈部制成5分钟至1小时生前索沟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观察不同损伤时间索沟常规石蜡切片上纤维连结蛋白(Fn)和纤维蛋白原(Fb)的阳性着色和分布情况。结果发现,生前索沟损伤5分钟即能在索沟部真皮组织内发现Fn和Fb阳性反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加深。Fn和Fb最强的着色是带状显于索沟表面表皮剥脱处,除个别死后索沟真皮内有Fb的弱阳性着色外所有对照组均未见阳性反应。结果表明Fn和Fb可以作为生前和死后索沟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534.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结构和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 ,由柱状上皮构成 ,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 ,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 ,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 (即分泌 5 羟色胺的EC细胞 ) ;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 ,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 ;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 ,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 ,黏膜皱襞不发达 ,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 ,可达黏膜层的 1/2或 2 /3 ,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 ,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 ,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535.
对从FLK/BLV带毒细胞系培养上清提纯的病毒粒子经SDS-PAGE分析,发现主要有11种蛋白组分,其分子量分别为12kd、15kd、24kd、28kd、30kd、45kd、52kd、62kd、70kd、83kd、92kd。其中30kd、52kd、62kd、70kd为糖蛋白;Western Bloting实验表明,BLV主要有8种抗原活性组分,分别是P_(15)、P_(24)、P_(28)、gP_(30)、gP_(52)、gP_(62)、gP_(83)和gP_(92)。  相似文献   
536.
给大白鼠经口感染7000~10000条肌幼虫后7天剖杀,收集成虫。将7日龄成虫于199培养液中37℃培养48小时后过滤、离心收集新生幼虫。将冻融灭活的新生幼虫按不同数是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按不同免疫程序经腹腔免疫猪。最后1次免疫后第7天攻击感染不同数量的肌幼虫。攻击感染后35天剖杀全部试验猪,取隔肌脚消化检查,计算每克肌肉的荷虫量(LPG)及免疫效力,同时观察免疫后及感染后的血清抗体消长变化。结果表明,新生幼虫对猪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10万条灭活新生幼虫所诱导的最高减虫率达95.3%,免疫保护期至少90天。免疫后特异抗体增加,免疫猪体内肌幼虫感染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37.
本文用免疫酶斑点法同步检测人精液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30及ABO血型,并与常规的精子检出法和中和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免疫酶斑点法同步检测人精液申特异蛋白P30和ABO血型,可以替代常规的精子检出法和中和法在实际检案中应用。  相似文献   
538.
用免疫金银法(IGSS)对兔出血症病毒(RHDV)在淋巴-网状器官及其靶细胞中的动态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兔出血症(RHD)病兔各淋巴-网状器官均有不同量的胶体金颗粒沉着。肝、脾、骨髓阳性反应较强,淋巴-网状组织阳性反应较弱。在淋巴-网状组织中,髓质阳性反应比皮质强,皮质以淋巳滤泡周围为主;淋巴滤泡内仅有个别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同时发现病毒主要定位在胞浆中,后期进入细胞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539.
对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相关实验研究系统地进行总结,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机制为:增强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纠正炎症时自由基代谢的紊乱,调整神经递质NE、5-HT、NO的失衡,促进内环境稳定。实验结果提示,外周交感神经参与艾灸对免疫的调节,灸疗的部分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皮质系统发挥的,海马可能是久疗信息中枢整合的重要环节,松果体可能是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一个高们调节点。  相似文献   
540.
垂体后叶素致冠状动脉痉挛症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致冠状动脉痉挛,运用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研究冠状动脉痉挛症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的形态学变化特点,同时对大鼠心肌自溶性变化与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心肌纤维磷钨酸苏木素(PTAH)染色出现不规则横带且伴有心肌间质小血管壁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下降,有助于冠状动脉痉挛症引起心肌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