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17块价值千万元的和田古玉和一些首饰在大白天不翼而飞,没有目击证人,案发现场也没有遗留有价值的线索,破案陷入困境。最终,DNA数据库锁定犯罪嫌疑人。价值千万元的古玉被盗2014年7月24日晚上8点,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阿梅发现丈夫李建军放在女儿床下的一个蓝色的旅行包不见了。这个旅行包里装着一些首饰以及价值近千万元的17块和田古玉。  相似文献   
102.
张君 《民主与法制》2014,(31):50-52
从去年3月以来,地处太行山区的河北省武安市、涉县农村陆续发生150多起入室盗窃案。这些被盗区域涵盖武安市、涉县、磁县30个乡镇100多个村庄。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窃贼将黑手伸向青壮劳力严重外流的“空心村”,或一个人驾驶一辆三轮摩托车,或结威团伙针对无人居住的民宅大肆盗窃,犹如搬家公司,被盗物品大到电视、空调,小到衣物、炊具、香烟,甚至连被褥、电线也不放过。今年6月,窃贼终被警方抓获。  相似文献   
103.
张桂红 《人民公安》2013,(18):66-66
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蒲黄榆派出所周边紧邻酉荣世贸、木樨园商圈、刘家窑交通枢纽,辖区多为老旧小区、人口稠密,其中义以退休后的老年人为主,个体经商户及外来流动人口多,入室盗窃、扒窃、街头诈骗案件多发。我先后跟班学习了户籍工作、前台110接警工作、主干道及主要街区监控管理工作、社区服务工作、辖区巡逻工作以及园博会执勤工作等,切身体验到…线警务工作的辛苦。  相似文献   
104.
漫画     
<正>~~  相似文献   
105.
在勘查入室盗窃案件现场时,应以现场进出口、实施犯罪行为的中心现场、翻动或可能触摸的物品、作案工具和其他遗留物这四个部位作为发现提取手印的重点部位。这样不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是切实解决当前现场手印发现率、提取率、利用率不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天津市入室盗窃风险的差异在社区构建上具有机会性。正如日常活动或生活方式理论所预言的那样,目标吸引力和监护的指标与入室盗窃的风险息息相关。又如社会解构理论预言的那样,集体效应和公共控制的社区进程影响了入室盗窃的风险。同时,社区结构和中国城市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那些在西方观察不到的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大量铝合金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物的门窗装潢,但是,由于铝合金材料结构较单一,坚固度不高,往往被一些入室盗窃案犯选择为侵入口,在这些进出口上,也极易留下案犯的指纹.本人结合平时的工作,对铝合金材料上的潜指纹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显现比较,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入室盗窃犯罪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有较大比例,其犯罪团伙流窜作案、技术性强、涉案金额较大,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和难点。要有效防范、打击入室盗窃犯罪,必须加强治安防范、基层基础工作、专案侦查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两盗”(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犯罪和“两抢”(抢劫、抢夺)犯罪发案频繁,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造成很大冲击,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形式,对此,各地公安机关非常重视,均展开专项斗争予以治理。本文立足天津犯罪调查,对两盗、两抢的犯罪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0.
攀爬入室类盗窃案件的高发,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作为一种常见的入室类盗窃案件,攀爬入室盗窃有着其独特的人员特点和作案规律。对该类案件高发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从提高防范意识、防范体系建设、重点人员管控、提高现场勘查质量、综合利用视频监控等几个方面给出针对此类案件的侦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