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71篇
中国共产党   392篇
中国政治   584篇
政治理论   185篇
综合类   2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司法公信力建设与司法体制、司法机关人员素质、社会公众的法律素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直接原因有:一是司法权力配置不当和司法信仰缺失;二是司法制度的缺陷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要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在司法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司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42.
正本刊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探讨依法治国的思想理念,11月14日,省委党校科研处、直属机关党委、校刊部联合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省委党校副校长高锋代表校委会出席并讲话。副校长吴铁主持。高锋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43.
广州海事法院成立于1984年6月1日,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海事法院之一,管辖着我国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及37万多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  相似文献   
144.
颜斐 《党建文汇》2014,(11):31-31
随着冤假错案得到纠正.群众在感到震惊之余.也更多地对我国司法机关勇于正视错案、纠正错案而拍手称快。国家司法的权威并未因此受到重创,反而司法的公信力在社会公众层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5.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检察工作透明度和检察执法公信力,确保检察权在阳关下运行,深化检务公开制度势在必行。检务公开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运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创新途径,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检务公开资源,引入外部监督,公开听证等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46.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32):3-3
四中全会确定依法治国路线图 10月20日至23日举行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重大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7.
检调对接机制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创新工作机制,融入了恢复性司法内涵,对于解决案件中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公诉工作实践出发,结合检察机关群众工作以及司法公信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发挥检调对接机制作用,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8.
正基层检察机关是检察系统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承担职责最重的一部分,处于社会管理一线,直面各种社会矛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主力。检察执法公信力如何、社会公众对检察执法工作的信任配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了基层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  相似文献   
149.
一、报纸面临新媒体的挑战受众了解新闻的渠道在改变,报纸面临新媒体的挑战。在当今的传媒界,都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网络媒体替代报纸,正在成为新闻热点的首发载体。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  相似文献   
150.
社会信任是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普遍遵守公共生活准则的人际关系状态。从表象看,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信任要好于现在,但实际情形要复杂一些。改革开放的大量举措对建立社会信任是有益的。我们普遍感到的社会信任缺失,不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而是因为改革不平衡、不深入。尊重与扩张私人财产权是社会信任的基础。收入与财富合理分配是社会信任是必要条件。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任的重要支柱。健全法治是社会信任的基本保障。扩大公共领域社会分工有助于完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