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139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鉴于Haque公共性理论的抽象模糊特性,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其进行了解构,并提出了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影响因素模型。对模型的实证检验表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受公共监督的有效性、决策参与的有效性、政策相关服务的质量、公共服务与公共期望的契合度、政策受惠者结构的合理性、与政策对象的互动程度和政策绩效七个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用于明示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性强弱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识别提高公共性的最佳途径和关键路线。  相似文献   
22.
23.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也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现实中公共性问题往往被忽视,导致出现公共性缺位及公共性缺失.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应该从政府、社会及公民等层面全面考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加以合理的矫治.  相似文献   
24.
公共性与私人性作为个体存在的两种形态,是异常复杂地糅合在一起的,但在人类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却出现了私人性超越并侵蚀公共性的现象。究其原因,传统公共性的剥削属性、浪漫主义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兴起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私人性对公共性的侵蚀。这虽有利于个体理性发展和人性解放,但同时也导致了公共性的衰落,从而引发信仰缺失、私人性膨胀、合作失灵等一系列公共危机,给社会发展带来无法预测的风险。故应以西方现代化发展中的这一弊端为鉴,重新审视公共性对我国现代生活的重要性,并从公共价值观创造、公共道德培育和公共秩序规划入手,努力构建公共性与私人性和谐统一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公共性价值观念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同体思想相关的哲学理论也都无法回避公共性问题.虽然公共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并非显性话语,但从个体性到主体性到公共性再到世界性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演化的总体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有着类似的价值诉求.伴随新冠状病毒的全球蔓延,中国正在倡导建设新的世界秩序,突出人类发展实践的公共属性,推动全人类在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演进中形成世界性的制度文明,从而通过价值共识来消解个体性的矛盾冲突,构建一种协商、共治、共享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26.
公共传媒的生成植根于人的普遍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需要之中,以“市民社会—国家”区分框架为前提开创一种语言交往空间,通过媒介形成一个意见汇集、理性批判的平台,使个人意见形成公共理性,私人利益形成公共关怀,公共权力得到监督,公民素养得以养成,现代市民社她逐步成长.因此,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7.
生态危机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的全球性公共危机,生态公正问题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矛盾在人与自然矛盾关系中的着重体现。现代性危机导致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更是阻滞了作为公共价值的生态理念进入私人的价值体系和生活范式。因此,要探究生态危机作为现代文明危机的现实性,就必然要在资本批判的框架下澄清生态公正问题的公共性本质,即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多方面展望超越现代性框架的关于生态公正的讨论,从而将生态危机及其公正问题在全球公共性的基础上得以回归现实生活和实践。  相似文献   
2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包含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目标等治理各个要素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现代化就是要培养治理主体具有独立性、正义感、宽容性的公共精神,形成多元参与、和衷共济的格局,确保主体"最小公倍数";治理方式现代化就是要形成法治、德治互济的局面,筑牢社会"最大公约数";治理目标的现代化,就是要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建构国家"最大认同量"。  相似文献   
29.
蒋勇 《新法规月刊》2016,(5):97-106
当前我国警察权控制呈现出控制主体单一化、控制对象个体化、控制目标宽泛化以及控制手段指标化的特征,这些特征预示着警察权控制内卷化的趋势,从本质上说,警察权控制内卷化是警察权旧有控制模式的不断复制和深化。警察权控制的异常正是由于警察权本身的异常引起,这种异常已经超越了法律规则的技术性范畴,而迈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政治社会领域。唯有使警察权逐步走向公共性方能遏制警察权控制的内卷化趋势,包括回归公共性的警察功能、走向互补的警察与媒体关系以及具备公共性的警察法体系。  相似文献   
30.
行政行为的判断包含着道德标准,公共行政道德人格有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权力行使公平公正;勤政为民,廉洁自律.行政道德人格的塑造应通过道德教育,促进道德意识生成,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并通过内省、克己、力行等方法不断完善和成就行政道德人格.服务型政府的公共行政中应建立起道德化的制度体系,以保障权力在运行中接受行政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