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教育公共性不仅要求教育能够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也要求教育满足社会个体需要.大学自治权伴随大学的产生而出现,国家在充分保障大学自主权利的同时,应当通过对教育的适当介入,保证教育服务社会公共利益和满足个体需要.应当运用权力制衡原理,构建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共性的大学自治权结构.  相似文献   
552.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 ,我国公共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等 ,而我国参政党作为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参政行为必然具有公共属性。本文主要从参政党的参政宗旨、参政方式、参政产品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参政行为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553.
王维国 《新视野》2003,1(5):65-67
对于认识的本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认识论研究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如反映论、选择论和建构论等。反映只是认识产生和形成的基础,选择和建构只是认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单纯用反映、选择或建构不足以揭示认识的本质。从马克思现代实践认识论立场来看,反映论、选择论和建构论都未能对认识的社会交往前提和知识的公共性维度作出现实的说明。建构论只是对西方建构主义的一种引进,而西方建构主义虽然蕴含有把公共性看作可靠认识的基础的思想,但并未对此做出明确的说明。不过,这仍对我们揭示认识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作为反映论、选择论和建构论的辩证统一的认识本质观就必然要把认识看成为人们对客体能动的公共反映。  相似文献   
554.
公共性是现代行政最根本的属性.行政国家的出现和社会行政的勃兴是现代行政公共性提出的社会背景,公共性意指行政共同体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以满足其人道生活的需要.对行政公共性特征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5.
政府公共性的多维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公共性具体体现在政府执掌的是社会公共权力、政府贯彻执行社会公共意志、政府谋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政府承担公共责任和政府的行为应公开透明这六方面。政府公共性的理念支点是公共精神,现实载体是公共政策,物质保障是公共财政。政府公共性从历史看经历了一个产生、丧失、膨胀和转移的复杂过程。现代社会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壮大,第三部门的崛起,出现了私域公共性的觉醒,政府公共性逐步向社会转移。政府公共性的丧失和政府公共性的转移虽然表面上都表现为政府公共性在量上的减少,但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政府公共性的丧失是强政府弱社会的必然结果。而政府公共性的转移体现出社会在力量壮大之后,要求政府将一部分管理的公共事务交给社会,实现部分权力向权利的回归。  相似文献   
556.
近年来业界对于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相互关系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有关技术标准的知识产权纠纷,本质上源于技术标准的开放·眭、公共性,与知识产权的排他性、独占『生之间的矛盾。通过将相关技术纳入或者上升为各类技术标准,有利于促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57.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经济利益为其目的、并对社会的经济生活进行协调与管制,作为社会本位法,经济法具社会公共性。其社会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其调整机制、调整对象及法益目标之上,其实现方式为建立公平竞争及宏观经济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558.
许鑫 《理论导刊》2013,(5):36-40
本文从"公共性"的角度界定公共电视的本质,将公共电视的功能区分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和提供公共话语平台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卫视的"公益频道"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其与真正的公共电视其实相去甚远,并结合我国现实的传媒体制,提出了中国模式公共电视建构的"三步走"之路,探讨了公共电视建构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59.
公共决策的基础和核心是"公共性","公共性"应该是公共决策价值的最终归宿。建立在公共性基础之上的公共决策需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范畴来摆脱纯粹的、形式化的技术理性和管理主义,从而实现公共决策理论体系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60.
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社会公平、公民精神进行了价值倡导,认为公共行政要信奉与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强调公民对社会公共事物的参与,指出了公共行政精神是与爱国主义、乐善好施的公民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其在书中所表达的通过公共行政的政治化来建立强有力政府的思想,通过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实现社会公平的模糊性以及对公共行政人员自由裁量权的过分倡导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