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许鑫 《理论导刊》2013,(5):36-40
本文从"公共性"的角度界定公共电视的本质,将公共电视的功能区分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和提供公共话语平台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卫视的"公益频道"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其与真正的公共电视其实相去甚远,并结合我国现实的传媒体制,提出了中国模式公共电视建构的"三步走"之路,探讨了公共电视建构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62.
公共决策的基础和核心是"公共性","公共性"应该是公共决策价值的最终归宿。建立在公共性基础之上的公共决策需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范畴来摆脱纯粹的、形式化的技术理性和管理主义,从而实现公共决策理论体系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63.
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社会公平、公民精神进行了价值倡导,认为公共行政要信奉与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强调公民对社会公共事物的参与,指出了公共行政精神是与爱国主义、乐善好施的公民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其在书中所表达的通过公共行政的政治化来建立强有力政府的思想,通过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实现社会公平的模糊性以及对公共行政人员自由裁量权的过分倡导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564.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发生巨变的30年.中国的政府建设与其他建设一样,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令世人瞩目的中国模式是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型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形成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型政府的历史功绩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565.
严学钧 《前沿》2008,(5):94-97
面对转型社会中的市场失序、价值失序,开展社会整合势属必然。由于“政府导控型”的社会整合在公共治理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提高社会整合力以建设和谐社会,就需要扩大公共性。这一要求从目的角度提出来,要求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从原则角度提出来,应当以公共性为取向对合理化的整合行动进行矫正;从过程看,社会整合应当依靠民主程序、诉诸公众意见和集体意志。  相似文献   
566.
沈建乐 《唯实》2008,(7):76-78
公共治理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形态,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乡镇是社会基石,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施社会公共治理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已严重影响了乡镇公共治理结构,极大地浪费了乡镇公共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567.
行政的国家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国家性的影响下,行政单方而强制,行政的合法标准,是法律规范本身;公共行政是在行政权运行方式的自我扬弃过程中,随着宪政制度驾驭公共权力能力的成熟、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以及政府公共职能变迁的时势需要下兴起的.它以公共性作为行政合法的标准.在国家行政与公共行政发生冲突时,"公共性"成为行政合法的正当性判断与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568.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但是,当我们考察客观现实中的公共政策时,会发现公共政策中大量的非公共性的存在。如何减少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偏离并使其回归公共性的本质属性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本文针对我国所处于转型期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产生的公共性偏离的现实表现做出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性偏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9.
在公益诉讼中,对立的利害关系具有公共性,其所体现的是整体性和普遍利益,诉讼波及的范围呈现广域化和规模化的特点。原告的请求不仅是纯粹的金钱赔偿,而是要求停止某种有损公共利益的行为,甚至是要求通过法院的禁止令或宣告性判决来影响和改变政策。  相似文献   
570.
公共性是指涉社会团结和秩序的基本论题,作为一个过程性概念,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制度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实践方式。通过阐述公共性概念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试图在中西比较的维度下解答“何谓公共性”这一问题。进而在中日比较的维度下梳理现代化转型时期公共性结构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为构建现代中国公共性发展的研究框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欧美世界形成了以“公-私”二元对立关系为前提,并与公权力相对抗的公共性;以中日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则形成了以“官”作为承载主体的行政权威型公共性;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日本通过发展社会组织重新构建中间团体来回应“官”以外的公共性诉求;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制度情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丰富实践为现代中国公共性构建提供了基层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