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丁欣雨 《行政论坛》2009,16(1):33-36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和核心目标.但在现实中,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此目标,因为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种衍生物,那就是"租".寻租行为对特殊利益的争夺损害了公共利益,导致了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寻租理论的意义在于倡导避免浪费性寻租的政策,因而我们不仅要知道寻租行为的后果,还要知道寻租行为是怎样影响公共政策偏离的,进而实现遏制寻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构建中,公共政策的有效选择应该把和谐理念贯穿于公共政策的改革与创新全过程,确保公共政策的和谐性;追求合乎社会价值的公共政策取向标准,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提升公共政策设计、分析与执行能力,确保公共政策的科学性;畅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渠道,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开性。  相似文献   
73.
林敏娟 《行政论坛》2009,16(2):85-87
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性属性和价值追求直接决定了财政支出的公共性.财政支出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实现方式,其公共性的体现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公共性的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但其内涵却不断丰富和深化,主要表现在:存在基础--市场失灵;权力来源--公众授权;资金来源--公共收入;支出过程--社会参与;支出对象--社会公共事务;目标特性--非营利性和非补偿性.  相似文献   
74.
后“非典”时期的中国行政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典型肺炎”疫情危机 ,在对公众健康、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 ,也促使人们对政府管理、传统生活方式乃至公众思维等方面进行反思。就政府管理而言 ,“非典”疫情昭示我们 ,后“非典”时期的中国行政管理必须实行四大方面的变革 :从行政信息专属到行政信息公开、从常态管理到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并重、从借助传统政治优势到建立制度化的治理合作伙伴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忽视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到全面关注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75.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新型政府活动模式;公共性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属性。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从管制服务到现代转型的障碍及问题并提出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76.
本文在论述现代经济法的社会公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经济法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充分实现这些价值。  相似文献   
77.
公共性是研究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的一个基本视角。在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应该定位为国家公务员,这不仅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从教育的公共性出发,把中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为国家公务员在现阶段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处理好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8.
公共性是人的社会性本质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方式,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前提条件,同时它也界定了人类活动领域的内部划分。共同体或组织是公共性生成的实体条件与界限,在不同的历史和共同体条件下,公共性生成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变性。以一定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公共性概念同时还具有能够超越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的功能,因而具有更普遍的解释效力和规范意义,这使得公共性在实现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内在转型上具有重要的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79.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作为政策主体政府的自利性、政策信息的非公共性及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的操控。公共政策常背离了其公共性,即“非公共化”。本文认为要从政策体制、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三方面保证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