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5篇
中国共产党   236篇
中国政治   276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刑法修正案(十一)》单独增设了袭警罪,拓展了对于警察人身权利的保护范围.在司法实践中,关于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暴力袭警的性质、袭警罪所适用的主体范围、民警是否具有民事方面求偿权等,均遭遇了不同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争议.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袭警罪.  相似文献   
912.
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市场主体在商业交易过程中侵害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行贿受贿行为。它与我国刑法第163条、第164条有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以及刑法第385条至第393条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有鉴于商业贿赂犯罪的独立品格,我国刑法应对其单独立法,内容上包括上述两类贿赂犯罪的主体在商业交易中的贿赂行为,体系上隶属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由此实现了我国贿赂犯罪的体系从以主体为标准的二分法向以客体为标准的三分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913.
社情舆情     
《今日海南》2013,(10):21-21
“琼EA”是海南省级机关公务车使用的专用号段,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琼EA”被逐渐贴上了“特殊车牌”标签。日前,海南省委班子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决定废止实施了12年的《关于省级机关公务车辆车牌规范管理的通知》,让原作为省级机关公务车辆车牌的“琼EA”号段面向社会开放,不再进行特殊专段管理。  相似文献   
914.
《今日海南》2014,(1):28-29
过去一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顺从民意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据统计,已有十多位省部级官员先后落马。舌尖下的腐败、车轮下的腐败已经明显收敛。现在我们不妨到高档宾馆、饭店、度假村看一看,公务消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已经少见,“光盘”行为、打包行为逐步被接受。到娱乐场所、名胜风景区去走一走,大摇大摆的公车私用现象也很难寻觅。高档烟酒销量大幅度下滑,  相似文献   
915.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浪费,是指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916.
国务院要求98个中央部门公开“三公”(公务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费用以来,已有近30个部门进行了公开。“三公”公开这个多米诺骨牌既然开了个头,其传导效应不会中途嘎然而止,值得期待乐观其成。 从已公开的几个部委的“三公”账目来看,有笼统简单的,也有稍细一些的,有的受到公众舆论赞扬,  相似文献   
917.
自行政问责制引入我国政府管理实践以来,其产生的实际效果有目共睹,但其局限性也暴露得非常充分。现行行政问责制度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匹配,使大面积整体性游离在责任追究机制之外的情况得以发生。本文提出,完善问责制度首先应该从改变其形态开始,将现有的"行政问责制"升级为"公务问责制",从名称到内涵和外延上对其加以扩展,形成一个涵盖面更广、效能更显强大和接受性更好的新形态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918.
赵宏 《政法论坛》2023,(2):73-84
新冠疫情期间,妨害公务类的案件大幅增加,由此也引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应如何理解与适用的问题。应受处罚的妨害公务行为直接对接《刑法》中的妨害公务罪,鉴于两者在要件构成上的相似性,刑法学理对妨害公务罪的讨论,可成为明晰此类违法行为构成要件的借镜。除可参照刑法进行要件提取外,第50条第1款第(一)项还指向应急状态下如何弥合行政应急处罚权的配置实施与相对人权利保护的矛盾。为避免应急法治被彻底架空,本项中的“紧急状态”应做符合《宪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解释,而不能被随意扩张。第50条第1款第(一)项和第(二)项由此也应被塑造为妨害公务行为的特殊和一般条款。作为一般规定,第(二)项所维护的是日常状态下的公务执行和社会秩序,第(三)项和第(四)项应被理解为日常公务中的紧急任务,而第(一)项针对的则是法律明确限定的紧急状态下的公务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