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德"是中国伦理和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儒家与道家都讲"德"。阐述分析儒家之"德"与道家之"德"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能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12.
民法的本位问题和实现高等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依法治校,两者都必须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高度加以审视考察.只有真正达到个人与社会融合和谐,才能使人的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发展和主体要求而成为现实,也才能促使高等学校依法治校具有生命力和不竭的动力.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大学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建设和谐校园,促进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人的现代化,引领社会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和谐世界"理念作为中国提出的一项关于构建世界新秩序、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主张,包含了中国对于全球治理所作出的创新性理解和阐释,既与全球治理理论在价值目标和理论定位上具有一致性,又实现了对全球治理理论的扬弃性超越,从而在核心价值层面具有了更高的普世性。  相似文献   
14.
张进 《思想战线》2019,45(4):140
“丝路审美文化”广义上是指与丝路相关联、缘丝路而生发、因丝路而熔铸的,体现于物质、图像、文学、行为(活态)、创意等领域的现象和产品中的文化。在“丝绸之路”这个广袤深邃的历史地理空间中,审美文化的流通,构成了一个复杂宏大的“多元系统”,穿梭渗透于人类文化的各个分支,正会通集聚为知识生产和资本分配的新场域,以其“歧感共通性”“活态空间性”“熔铸生成性”“历史物质性”“事件流动性”和“融通生产性”等属性特征,在民心相通、人文化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发挥基础功能与枢纽作用。“丝路审美文化”是美学研究对象,也是涵摄了世界观、思想理论、方法手段和价值准则的,能对对象进行重构和系统“深描”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行政诉讼中大量出现援引民法规范的案例,但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对民事规范有效借鉴的判断方法和规范路径。有鉴于此,需深入探讨行政诉讼中民法规范的适用问题,提出一条妥当引入民法规范的适用路径。该路径以区分法律漏洞类型为起点,在共同的法律价值追求和逻辑自洽的要求下,寻找可引入的共通性领域,最后通过类推或解释的方法援引民法规范。廓清该路径既能弥补传统行政法的缺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行政权滥用,防止其对公民权益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6.
潘昕 《人民司法》2021,(3):107-108
“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王琦瑶的少女时代,便是哼着这曲《四季歌》,体味着歌里的儿女情态。离开上海以后,这首歌就成了她对上海生活的念想,一遍遍唱。这歌讲得并不是一个上海小姐的故事,可是,它却和王琦瑶如此贴切。大概在时代潮流下,人的悲剧都是有共通性的吧?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化与道德灌输的内涵,理论界多有探讨,意见不一。笔者认为,道德教化与道德灌输至少在三方面可以考虑其共通性:其一,可以把道德教化与道德灌输作为一项治国必须遵循的原则来看待;其二,可以把道德教化与道德灌输作为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具体环节来看待;其三,可以把道德教化与道德灌输作为一项教育活动来看待。文章以这三个共通性为立论的基础,试图阐发传统道德教化思想对现代道德灌输的一些启发性,为实现道德灌输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弘扬中华文化相辅相成和互动互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人民群众的观点,与中华文化求真务实及经世致用、变法应时及与时俱化、重民贵民及以民为本等思想传统相融共通.这些共通性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厚土壤和内在动力,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源头活水和实践基础.深入探究二者的共通性、实现路径和相互作用,对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宝贵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行政程序与行政伦理具有终极意义上的共通性。评价法律程序正当性的主要标准是它使人的尊严获得维护的程度。行政伦理从内在道德机制上保证行政行为的“善”,行政程序则依赖外在的法律强制行政行为“合法律性”。在行政程序中建立起尊重与信任、沟通与参与、监督与责任机制,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抽象的事实错误中,关于符合的认定标准可谓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抽象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在解决抽象的事实错误方面,抽象符合说的贡献在于提供了“规范故意”与“可罚故意”二分化的思路,而法定符合说的贡献则在于提出了罪质共通性的判断标准。“可罚故意”为认定不同犯罪类型的归属性提供了可能,罪质共通性的判断则为归属性的认定提供了标准。在抽象的事实错误中,可能符合的犯罪类型必须在罪质上具备实质共通性,具体包括如下两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的犯罪之间,即在形式上包摄并且在实质上共通的犯罪类型;一般犯罪与兜底犯罪之间,即在形式上不包摄但实质上共通的犯罪类型,在认定这一类犯罪的抽象符合时,需要借助“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