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49篇
中国共产党   654篇
中国政治   760篇
政治理论   314篇
综合类   3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的运行方式和社会功能也悄然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伦理关怀作为交往主体间的公共原则、交往契约和行动指南,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生活应然的价值取向。揭示现代城市变迁以及当代城市公共生活伦理关怀的现实困境,探究伦理关怀建构的现实依据,找寻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伦理关怀实现的路径,构筑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积极型伦理关怀创新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培育伦理关怀共识,塑造城市伦理关怀情境,可为新型和谐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在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中,持德性论视野的学者提出了以人类主体的生态美德研究来替代抽象形式的生态道德规范研究的观点。这种观点虽然对几十年来占主流地位的规范论生态伦理观的局限有重大的突破,但是它完全否定规范论视野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则是非常片面的。生态伦理学应该实现以德性为主规范为辅的视野融合,才能符合这门学科的理论真谛与实践需要,取得健康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73.
赵志浩 《前沿》2015,(3):51-54
"关怀教育"来自对工具理性教育的反思,工具理性教育使人丧失了主体性,关怀教育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对话",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等"情感认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仁慈、灵性和爱等品格,让学生了解、感受和保持自我,并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在关怀教育实践中,应培养懂得关怀的人、以"榜样带动"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公益实践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74.
4月6日,驰援湖北黄冈两个月之久的山东医疗队员张静静返回家乡后,在隔离期满前夕突发疾病,不幸去世。而此时,其家中还留有刚满5岁的孩子,丈夫韩先生则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塞拉利昂援建,因当地疫情严重、封国停航而无法回国送亡妻最后一程。这样的处境令人心碎,无数人发出了“尽快接韩先生回国”的请求。  相似文献   
75.
<正>一年前,学校组织了与美国的交换生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除了饱览美国优美的风景外,最让我难忘的便是他们的图书馆。抵达美国的第一天,我们五个留学生就商量一起去图书馆转转,据说美国人的阅读量一直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而美国国会图书馆就位于华盛顿的哥伦比亚特区,离我们的住处十分近。大家一拍即合,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径直走向图书馆了。国会图书馆的整体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  相似文献   
76.
《学理论》2016,(7)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用了两卷的篇幅来论述"友爱"这一概念,由此可以看出在道德伦理生活中,"友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即德性的一种,而且它是生活最必需的东西之一,友爱还是把城邦联系起来的纽带。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论述立论持平、深刻、扼要又易实践,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社会人际交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正>他们衣衫褴褛,他们饥寒交迫,他们终日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就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也是我们赤峰市救助管理站的全体职工用爱心和良心去服务的对象。在我们的眼里,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都是亲人,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他们,是我们的职责。用心的坚守,只为帮助更多的人。面对着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救助站的每一名职工几十年如一日,时刻践行"爱心沟通、人性关怀"的工作理念,以心交心,以情感人,用无私  相似文献   
78.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奏和先导。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意识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文化关怀、情感关怀的价值意识、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事""时""势"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文关怀意识的外化不是为了束缚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自由个性的解放与发展;不是为了规范学生,而是为了示范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仅仅是出于职业需要,更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概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文关怀意识的外化是教育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理想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理想的力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79.
马秋林  薛正红  郑翔  金燕 《群众》2012,(7):33-35
创先争优活动是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有力举措,也是我省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有力抓手。当前,全省各地正扎实推进创先争优,以实际行动向十八大献礼。在已选举产生的江苏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中,有许多来自基层,他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本刊编发一组笔谈,约请部分代表结合本职工作分享经验、畅谈体会,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0.
西方生态正义观的发展有着多元形态。生态伦理学对传统的公平正义起疑,并且从自然价值的基础上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生态正义。改良主义寄希望于资本主义的内部改革,以建立起协调多元的生态正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基本制度前提来建构生态正义。中国生态正义理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的成果立足于中国发展现实,是边发展边治理的预防式生态正义观。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念,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机制改革,引导人民群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