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中国史学界,特别是上世纪20至40年代的史学界,顾颉刚的名字如雷贯耳。1923年,30岁的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一夜之间暴得大名,成为史学界一颗新星。1926年,他出版的史学巨著《古史辨》(第一册,先后出版七册),再次轰动史林,胡适称之为"中国史学界的一部革命的书"。《古史辨》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史学学派古史辨派的诞生,  相似文献   
32.
李敬峰 《理论月刊》2012,(10):44-46,91
义命观是儒家所极为强调的思想,它关涉到人安身立命之人生哲学。在新儒学开创之际的大背景下,程颐接着孔孟所开创的儒家传统继续阐释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既有承袭,又不乏创新。本文从字义分析到命题阐释,对程颐的以义安命思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重点指出程颐的以义安命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凝练与发挥,并为以后哲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34.
35.
赔命价是人类社会早期盛行的一种以赔偿方式解决命案纠纷,并在受害人家属和侵害方之间达成和解的习俗.我国藏族地区赔命价的历史悠久,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宗教传统和民族心理等因素,赔命价习惯法在与国家法的博弈中,虽然处境尴尬却充满活力.司法部门的文件和田野调查资料显示赔命价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在现行政策和法律的框架范围内,摒弃赔命价习惯法的弊端,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协调,以发挥它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6.
藏族习惯法指的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的,被藏民所普遍认可并用于解决纠纷的一切成文和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但随着藏区社会的不断发展,它的局限性和落后性渐渐呈现出来.本文以四川省甘孜州藏族习惯法的内容为重点,对其特点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7.
前一阶段在网络上热议的三名大学生在长江中奋勇营救落水者,却最终因为附近渔船的见死不救而殒命的话题,将对"见死不救入罪"和"见义勇为奖励法律化"问题的讨论再次推向新的高潮。事实上,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吐蕃王朝就对见死不救的法律问题做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倘能在通过对吐蕃国相关立法的特点、渊源、制度基础等问题的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对于今天的见死不救和见义勇为立法可资借鉴的因素,就能够在民族法制史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彰显其对于当前法学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8.
孙大光 《侨园》2015,(1):27-29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历来是人们读之不倦的不朽之作。但几百年来,围绕《红楼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焦点不外乎其作者是谁?小说里讲的到底是什么朝代的人和事?等等。国内以民国胡适为首的"考证派"或"新红学派"的观点一直是国内研究《红楼梦》的主流观点。当然,在研究《红楼梦》的队伍里,也不乏"门派之见",各说各的理。但记者去年12月初,在鞍山采访退休干部俎永湘时,却惊人地发现他研究《红楼梦》几十年的成果,竟然完全"颠覆"了当今中国研究《红楼梦》的权威观点——  相似文献   
39.
即使有少数人在一个时期和我们意见不一致,也应好好说服他们。《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第496页  相似文献   
40.
《庄子》内七篇是理解庄子思想最重要的文本,同时,外篇和杂篇也能够部分地反映出庄子的思想,从《逍遥游》到《大宗师》的种种叙述和论辩,可以全面展示出庄子所追求的生命的真正逍遥。而在外杂篇中,庄子追求的逍遥境界以另一种方式得到阐述,其中,"化"这一概念则是理解庄子生命逍遥义的枢机。通过"化"的本义以及庄子哲学中的意义,我们能看到,庄子通过"吾丧我"的过程达到的内"不化"的逍遥无以安顿所有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