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5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项波 《前沿》2012,(15):67-71
《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法律上的“正式落户”,然如何理解与适用《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尚存争议.善意取得制度得以设置的目的在于为陌生人社会中的善意人降低交易成本,保障其确定地实现行为目的,为整个社会的交易安全提供一种制度保障.结合本土文化和时代背景来解读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也是立法为民的真正体现,对植于我国土壤之上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中国化和现代化检讨对该制度在我国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践中如何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更具实益.  相似文献   
12.
王迁 《法学家》2012,(1):133-144,179
作品上的自然人的姓名或组织的名称并非都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署名"必须针对特定作品表明作者的身份,因此有别于剧种名称,如"安顺地戏"等。根据英美法系国家版权法和《世界版权公约》的规定,"■"标记之后所接的姓名或名称表示的是版权归属,并非表明作者身份的"署名"。而且在版权归属于一个组织的情况下,该组织不可能对作品享有"署名权"。""标记之后所接的姓名或名称表示的则是商标注册人。即使图形商标构成作品,由于存在许可使用的情形,该姓名或名称也并非"署名"。只有作者才享有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因此在作品上冒他人之名并非侵犯他人"署名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非法署名行为违反了<著作权法>,是一种学术腐败行为,应当加以制止.挂名行为、借名行为和冒名行为是常见的三种非法署名行为,应当对这类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4.
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的处理上,若认定合同无效则混淆了民法与刑法的界限,也不利于善意相对人利益的保护。该行为不属于无权处分,也不存在登记错误,不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也不应直接适用表见代理制度;为维护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更不宜类推适用善意取得。采用类推适用无权代理或表见代理制解决这一类纠纷,是较为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信息被盗用或被冒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因公司登记条件相对宽松,自然人“被法人”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如果民众确因被冒名进行了公司登记进而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正常生活,除通过报警、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外,还可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银行卡使用的普及,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银行卡冒名纠纷,成为司法审判的难点,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实务中出现的银行卡冒名纠纷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冒名存款纠纷,即使用他人的真实的身份证件或者伪造虚假的身份证件开立银行卡并存款而产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1月27日,南京市工商局X分局(以下简称X分局)在南京江海烟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海公司)租用的20号库位,查扣涉嫌假冒的茅台酒228瓶、五粮液酒656瓶、剑南春酒198瓶,共计1082瓶。经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以及宜宾五粮液酒厂、四川绵竹剑南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鉴定,上述酒均为假冒名酒。X分局经调查、取证、听证后,认为江海公司的行为违犯了《投机倒把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与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同时对苏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华建设公司”)与黑龙江鸿基米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基米兰开发公司”)及63名被冒名购房者执行异议之诉系列案作出宣判,对实施虚假诉讼行为的鸿基米兰开发公司合计罚款6300万元。这是近年来人民法院针对虚假诉讼行为开出的最大罚单。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法学》2017,(3):42-53
冒名处分不动产在无被冒名者追认而又有善意第三人保护之必要时,是一项法律漏洞,应以类推适用之方式进行填补。类推适用应在规范目的和类推目标下比较待决案件和拟类推规范下案型的构成要件,且需遵循现行法之体系。比较冒名处分不动产的类推目标与表见代理和善意取得的规范目的,以及可信赖事实,第三人善意和可归责性等要件,在我国现行法下,冒名处分不动产与不动产善意取得更为相似。在具体的类推适用上,一般伪造身份情形下应类推适用《物权法》第107条的特别善意取得;仅在利用相貌的特别冒名下才可类推适用《物权法》第106条的一般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