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军事科学院院长、开国上将宋时轮,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带领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几十年来,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是我军一位能攻善守的高级指挥员。在1947年至1948年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期间,宋时轮带领部队执行了一系列阻击作战任务,打得有声有色,战果辉煌。  相似文献   
62.
“军旅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旅是荡气回肠的诗篇,军旅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军旅是魂牵梦萦的思念!”——徐云兰 人物小传:徐云兰,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军队政治工作》副总编辑。军事写作学会会员,硕士生导师。曾荣立三等功4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相似文献   
63.
10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湘鄂赣苏区论坛在湖北省阳新县召开。论坛由湖北、江西、湖南3省省委党史研究室举办,黄石市史志办和阳新县委、县政府承办。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李蓉,以及中央文献研究室、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广州军区政治部、湖北省军区政治部、革命元勋后代代表、国内知名企业代表、3省9市21县  相似文献   
64.
曾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刘培恩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爱好书法,曾得到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的真传,在艺术上很有造诣。后来又迷上了摄影,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已有上千幅作品在外报刊和网络发表并有上百幅获奖,其中《北京全景图》长14米,宽1.2米,  相似文献   
65.
华丽 《党史天地》2010,(1):69-71
阅兵是对军事力量进行检阅的一种仪式。它是军事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阅兵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表示庆祝、致敬之意,也有展示军事实力,振军威、鼓士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华丽 《党史天地》2009,(7):33-40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胜利结束。它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惊喜和思考。为此我访问了军事科学院外军部部长肖裕声将军。  相似文献   
67.
《党史文苑》2012,(15):58
为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7月31日,由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缅怀先辈殊勋,发扬优良传统"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  相似文献   
68.
毅军 《党政论坛》2012,(20):13-13
美国中央情报局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军方“鹰派”进行了分代:第一代以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李际均中将为代表;第二代代表人物是以《超限战》引人侧目的乔良、王湘穗;罗援、朱成虎、金一南等学者型将军被归为第三代;最新一代则包括了《C型包围》的作者戴旭及《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作者刘明福等。  相似文献   
69.
上将杨至成     
毕一功 《黄埔》2011,(6):29-31
杨至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战线的开拓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1903年出生于贵州省三穗县一个侗族家庭。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任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他  相似文献   
70.
本刊记者 《黄埔》2013,(1):66-73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州的长洲岛上成立了,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它的成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成就了黄埔群体的传奇人生。它没有因时间的久远,而冲淡人们的记忆;也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减退在人们心目中的魅力。如今,近90年过去了,它依然让人常忆常新。为了帮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黄埔军校,更全面地认识黄埔师生,更深入地解读黄埔精神,在即将迎来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黄埔军校校史研究专家陈宇。陈宇,祖籍山东,1957年生于北京,军人世家;1976年参军,解放军首届(1983)历史系本科毕业生,先后供职于连、团、师、大军区政治部、中央军委办公厅各级单位,曾任《军事历史》杂志主编等职;多次参加边境作战等重大军事行动,立功受奖;学术研究涉及战争史、兵法研究、将帅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等领域。他潜心研究黄埔军校史30年:在南京完成四年大学学业;毕业实习在广州撰写黄埔军校研究学士论文,此后20多年间四访黄埔岛;在当年的成都北较场黄埔军校校园内工作生活五年,得天独厚地巧合积累了广州、南京、成都三地黄埔军校本部的丰富史料;上世纪80年代遍访当时在世的各地所有黄埔一期生及各期毕业生600余人,尤其对黄埔军校第一期和第二十三期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发表有关黄埔军校史文章50余篇,出版专著《黄埔军校在大陆最后一期》(1993年黄河出版社)、《中国黄埔军校》(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总撰稿文献纪录片《黄埔军校》(2011年中央电视台)。从本期起,本刊将连载陈宇研究员访谈录,听他讲述黄埔军校的风风雨雨,感受黄埔师生的壮怀激烈,感悟穿越时空的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