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5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63篇
工人农民   72篇
世界政治   3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2篇
法律   7989篇
中国共产党   4092篇
中国政治   6274篇
政治理论   1432篇
综合类   3584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447篇
  2021年   589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1456篇
  2014年   2824篇
  2013年   1635篇
  2012年   1590篇
  2011年   1731篇
  2010年   1443篇
  2009年   1494篇
  2008年   1777篇
  2007年   1417篇
  2006年   1396篇
  2005年   886篇
  2004年   775篇
  2003年   683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9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法治作保障。本文从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等角度论述了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2.
权力边界、政府信用与行政法治--以对"网吧"的治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即“网吧”)的治理 ,反映了我国行政许可的权力边界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行政执法和政府信用问题。政府职能的严重错位和运动式的执法方式最终损害的将是政府的信用和形象。  相似文献   
193.
一位学者指出:对于一个地方与一个企业来说,信用已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的确,加强信用法治建设,开发“信用资源”。对于我们的企业应对“入世”和经济全球化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94.
王韶华 《中国司法》2005,(12):82-8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总书记对“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表明“民主”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而与法治紧密相关的司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就是对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司法是法治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实行法治,必须强化司法能力建设进行了探讨。一、和谐社会必…  相似文献   
195.
以现代法治精神为指导,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公民自由与权利,依法行政,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和和谐思想制度文化。本文拟从中国如何实现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理想的核心要素的追问出发,探讨社会和谐的灵魂——现代法治精神与和谐思想的共生关系,从而凸现弘扬现代法治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6.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为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理念上的保障。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7.
亚里士多德确立了西方古典法治理念的法律至上、正义、法律中立、平等、民主和中庸的原则。市民社会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存在是西方法治社会存在的前提。中国的法治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西方。“依法治国”的推行,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依规治国”的强势劲头。执政党以“法治国”作为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执政方式的转变。国家成为建构“法治国”的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及突现道德的治国功能,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特色。在当今中国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不可能通过如西方社会那样的方式从市民社会的土壤中逐渐地生长出来,而更可能通过政府或半政府行为促成。目前所需要建构的应当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精神或理念——“职业认同”,其内容应当以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为基础。“职业认同”无法通过行政的方式构建,其自然生长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且依附着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8.
法律信仰与中国法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佳容 《律师世界》2002,(10):37-39
当今全球大部分地方将法律奉为至上准则来处理各类大小事务时,中国也理性地选择了走“依法治国”之路。而法治国家的形成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实现,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法治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因此,法治现代化的真正的内在动因是树立全民的法律信仰。没有法律信仰,法律是空白的,法律是无望的。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一、法律信仰的概念法律信仰是一个牵涉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伦理学的概念,由于其牵涉面广,以至要用几个简明的文字得…  相似文献   
199.
民主和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而政党是民主革命的产物,法治是政党发展的保障。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模式,是20世纪以来民主法治追求的结果和体现,也是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实现的依托。  相似文献   
200.
当前的全球化需要理性的约束和调整,因而国际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法治分为“国际良法”和“全球善治”两个方面,但是当代国际法还远没有达到这两个标准,存在着国际法不成体系、规避国际法、司法体制的选择性、国际立法的导向性、国际行政机关的弊病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是人类的目前状态意味着有必要在当前的体系上进行改革和发展,向国际法治的真正实现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