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3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161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因农业税费高企,1997年的二轮延包政策在湖北省的部分地区落实并不理想。大量农户为躲避高额农业税费而选择抛荒外出从而使得农地权属变得混乱。2004年完善二轮延包的政策实践又因为此前的税费改革与其后的取消农业税使得政策落实同样并不理想,并因此而形成了第一次农地纠纷高潮以及系列后果。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金融危机使得部分失业农民工返乡需要土地耕种,从而形成了第二次农地纠纷高潮。2010年以来,持续增长的涉农补贴、粮食价格以及因年龄而自然返乡的压力使得第三次农地纠纷高潮开始出现。重新调整农村各群体的利益并使之尽量达致平衡是解决当前农地纠纷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2.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廊中,朝代的更替伴替着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转换。回溯我国封建社会的农土制度的演进,解构这一时期农地制度的形成、发展、发达与覆灭,总结其中的实践主题、时代背景与演变规律,凝练出可值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政府和集体组织经常对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作出具有一定事实上强制性的引导,在农地流转领域,类似的违法性引导时有发生,但目前的民事和行政诉讼难以将政府和集体组织纳入到被引导方发起的索赔诉讼中,本文建议立法通过建立经济法责任的方式,在一次诉讼中集中化解各方主体的利益纠纷,不仅保护农民等市场主体的利益,强化了政府等单位的市场引导行为的合法性意识,而且也降低诉讼成本,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胡婵 《理论月刊》2010,(9):18-20
毛泽东农地思想的主线一直都是坚持农地的国有化,中间经历了短暂的私有化阶段,是出于对当时中国国情的具体考量,在1953年,也就是解放后不到四年的时间,正式开始了农地公有制进程,而毛泽东的农地思想的变化,始终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解决中国农村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5.
文华 《理论月刊》2010,(7):174-176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经历了四大阶段:一是明令禁止阶段;二是政策解禁阶段;三是制度规范阶段;四是政策推广阶段。出现这种制度演进历程,主要基于中央政府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合理自利需求;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三是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面临发展"瓶颈"。在现实操作中,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确保不改变土地性质;二是如何确保不改变土地用途;三是如何确保不脱离各地实情;四是如何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6.
一、根本改革现行征地制度,谨防建设用地的国有化趋势。现行农地转用实行由政府征用的制度,形成了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局面,造成了农地变为建设用地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对国家农村土地调整政策在当前农村实践实际情况的考察,发现这一政策在客观上造成了两类不同的农民群体,一是人少地多的农民群体,这类农民群体成了不调整土地的既得利益者.二是人多地少的农民群体,这类农民群体则成了不调整土地的受损者.此外在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下,还有一部分在农村拥有土地却又已经脱离了土地生产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群体,这类农民群体也是当前农地政策的受益者.而取消农业税和其后的后续惠农政策则在客观上进一步固化了第一类和第三类农民群体的利益,弱化了第二类农民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38.
土地流转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流转的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其实质是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知情同意权和地权收益的公正分配。本文通过对一起农地征用纠纷的分析,提出农地征用过程中的结构洞是当下土地流转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结构洞使基层政府能够控制土地流转的相关消息,单方制定征地补偿费和地权收益分配的标准,消解村民的抗争。因此,打破农地征用过程中的结构洞,压制结构洞效应,是保障土地流转的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9.
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思想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是城乡两大利益集团博弈的直接结果.由于农民政治权力弱小又缺乏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以任何借口阻挠农地产权市场化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城市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目前,除了政府不肯轻易放弃廉价占用农民土地的经济利益之外,这一制度安排还得到了理论界一些权威人士的舆论支持.这些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应消灭一切土地私有制,土地集中兼并将导致农民两极分化、不利于兼顾土地的公平与效率、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国家粮食安全,农地私有化将提高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等.因此,澄清理论界对于下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0.
温铁军 《中国法律》2009,(1):7-10,72
古人云:大隧之内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逸逸。农口之外的学者谈论农地问题之逸逸焉,大抵与意识形态化的制度问题有关;农口之内的学者谈论农地问题之融融也,则往往由于依据实地调研而与主义和体制无关。作者从事农村研究多年,本文主要讨论与农村土地相关的问题,是故,当属大隧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