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106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陈发桂 《法制与经济》2008,(8):101-103,105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当前所遭遇的最大困境是: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实现农民平均占有田地的制度依据,又面临着农村土地三十年以及更长期的顺延、不调田的现实矛盾。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无论是重庆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模式还是成都试点“土地换身份”模式,都无法有效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中的矛盾。具体的对策应当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通过集体土地股权化转化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畅通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所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52.
叶锋 《瞭望》2008,(26)
40岁以上的农民对失去土地最为恐慌,他们已过了体力高峰期,又缺乏其他谋生技能,最担心生活没有着落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位于山腰上,村民沿山开垦耕地。村民邹昌碧说,震前家里有地3亩,2亩平地已用来盖房,剩下1亩多山地种庄稼,但地震把山震塌了,山石把1亩多农地全部掩埋。  相似文献   
53.
从民法学的角度看,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经历的几个阶段分别是土地私有私用、土地公有公用和土地公有私用几种权利配置模式的变迁。现行农地集体所有成员承包经营的模式源于实践的内在要求,是符合经济规律和历史规律的,因此是有生命力的,未来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将是一条渐进的完善之路。  相似文献   
54.
创新农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基本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土地日益成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创新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我们认为,要彻底解决农村土地征收中的问题,必须对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在改革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时应当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处理好两个主体的关系,做到五个创新.  相似文献   
55.
农地发展权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耕地、农民利益及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但我国缺失农地发展权制度。文章通过现行的土地法律制度和政策,分析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缺失的表现、后果及原因,并探讨了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引言所谓农地制度,即农村土地制度的简称,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因农村集体土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土地保护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等。我国现行的以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  相似文献   
57.
利用1988年到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化、农地保护以及城市用地效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近年来农地占用的放缓主要是由耕地管理和土地出让制度变迁的短期作用所致,而不是由城市化带来的用地效率的提高所推动的。中国的农地保护应该重视"城市化—用地效率提高—农地保护"的作用机制;应根据城市用地效率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农地保护政策,以激励城市化的集约用地;在机制设计上,可以在土地的中央宏观管理中引入城市用地效率指标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8.
政府和集体组织经常对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作出具有一定事实上强制性的引导,在农地流转领域,类似的违法性引导时有发生,但目前的民事和行政诉讼难以将政府和集体组织纳入到被引导方发起的索赔诉讼中,本文建议立法通过建立经济法责任的方式,在一次诉讼中集中化解各方主体的利益纠纷,不仅保护农民等市场主体的利益,强化了政府等单位的市场引导行为的合法性意识,而且也降低诉讼成本,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农业发展的将来是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经营。然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路径有多种。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自由农地规模化由于农地市场的交易费用十分高昂、耕地租赁期限短、面积小、从别家租入的地块与自家起先承包的地块往往并不相邻等等原因很难使农地集中、规模经营,而强制农地规模化则由于违背农民意愿、干部趁机寻租、敛财等缺陷也很难实行。唯有以市场(自由)为基础的略带计划性的激励性农地规模化途径才是我国农地规模化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60.
李保平 《长白学刊》2012,(1):95-100
化解不同类型农地转用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不同类型行为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明晰不同类型行为的实质性区别。从目的与手段的角度考量,农地征收属于政治行为,农地流转属于经济行为,而农地征收再行出让,混淆了政治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界限,是违宪行为。政治行为与经济行为可以对方为手段,达到各自目的,但这需要以它们自身内涵的价值理念——社会公正、市场价值为保障,避免二者相互扰乱而导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